《面对虚无不是终点,而是成为“自己”的起点》
2025-03-29
《面对虚无不是终点,而是成为“自己”的起点》
开头:
每一个人,终将和虚无相遇。
它可能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崩塌,也可能是某个平静黄昏里,忽然浮现的“那又怎样”的念头。
你看着生活一天天重复,看着世界毫无改变,看着自己在努力,却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
虚无就这样来了,悄无声息,没有敌意。
它不是灾难,而是一种逼你醒来的方式。
一、虚无感,是一个人走向自觉的必经阶段
没有一个真正思考过的人,会完全绕开虚无。
它像人生的分水岭,把“被安排的我”与“自觉的我”划开界限。
当你开始质疑一切习以为常的意义,开始怀疑热闹、成果、目标的价值,说明你正在从群体意识中抽身。
虚无,不是人生的塌陷,而是你不再用别人的灯照亮自己的黑夜。
二、虚无不是敌人,是“意义幻觉”退场后的清场
我们从小接受意义教育:好好学习、有所成就、结婚生子、努力工作……
这一套人生公式撑起了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遮住了对“存在”的凝视。
当这些公式失效,你会感到空。
但空,并不意味着无望。它只是原来的意义不再自动生效了。
而你,也终于被迫开始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我还是谁?
三、成为自己,必须从“意义破产”开始
只有当原有系统崩塌,你才可能重新构建自己的坐标。
这不是一次激烈的革命,而是一次缓慢、隐秘但不可逆的自我追问:
我是不是真的喜欢现在的生活?我愿意为怎样的信念承担孤独?
“自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不断在“虚空”中练习站立。
你不靠标签定义,不靠热闹填充,而靠一点一点,活出你认可的轮廓。
四、虚无之后的沉默,是最诚实的成长
真正的变化不会轰轰烈烈,它是你每天早上醒来,依然决定再试一次的温和坚定。
你知道一切都没有绝对意义,但你还是选择认真吃一顿饭,读一本书,照顾好某个你在乎的人。
这些“无用”的事,恰恰是你从虚无中站起来的姿态。
你不再寻找意义,而是选择创造意义。
五、与虚无共处的人,才真正拥有了自由
虚无给人的最大礼物,是自由。
当你不再盲目追求“意义感”,你也不再被系统捆绑。
你知道人生终将归于沉默,但你仍愿意在沉默中,写一首诗、走一段路、爱一个人。
这不是妥协,而是你与虚无达成的一种默契:你不问它为什么存在,它也不阻止你继续活。
结尾:
虚无不是终点,而是你走到人生深处时,路过的一片荒原。
你在那里独自坐了一会儿,放下了所有装饰,然后开始慢慢长出真正属于你的语言、步调与温度。
从那一刻起,你不再急于寻找意义,因为你自己,就是意义的开始。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