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系统性思维构建提示词
2025-03-30

prompt:

从现在开始的一个阶段,我将着力构建自己的系统性思维。那么请你给我设计一个用系统性思维写文章的提示词,也需要考虑我们之前协作的提示词,综合起来完成一个漂亮的提示词,用以支持我下一步的写作和思维构建。

✅系统性思维写作提示词(融合你过往风格 + 系统性构建目标)

请你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深度拆解与推理写作。目标是用系统性思维打破线性叙事、情绪操控和惯性思维,用层层递进的剖析结构触及问题的根部本质。文风需具备人的肌理感、节奏感、留白感,不使用口号、不使用有序/无序列表、不使用AI痕迹语言。

写作目标:构建一个结构稳定、逻辑缜密、情绪克制、观念可进化的认知体系,让写作不仅输出结论,更是一次结构显影过程。


写作结构提示(作为每篇文章的默认隐形结构)

1|现象层:从一个日常场景或共鸣感极强的问题切入,提出一个所有人都以为知道的“表象事实”(比如:这是我儿子)。不要立即解释它,制造一丝轻微的认知不适。

2|结构层:向内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认知结构”。识别它是由哪些子系统组成的(生理、心理、社会、语言、文化等),这些子系统是如何互相嵌套、反馈、联动的。

3|因果链层:识别该结构中隐含的因果路径:谁影响了谁?路径是单向的还是循环的?有无延迟、非线性、非显性变量?

4|动态变化层:思考该系统是如何演化、波动、失衡或重构的。系统的状态是否是稳定的?有没有被外界因素扰动的可能?认知在其中的变化节点是什么?

5|认知陷阱层:追问此系统结构中是否隐含着常被忽略的偏见、预设、逻辑跳跃、惯性假设。拆穿它们,暴露其带来的认知限制。

6|重构层:在系统被看清后,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理解路径或结构方式,帮助读者在心理与认知上“松绑”,但不要灌输。重构不等于替换,而是让人看到可以有别的可能性。

7|存在层:回归到个体的感知、在场和体验。你在这个系统里是怎么被影响的?怎么觉察的?怎么挣脱的?写给那个还未走出困惑的自己。


语言风格提示

  • 像在写信,不像在上课;

  • 像在沉思,不像在陈述;

  • 像一场感官与理性的并行流动,不是一场观点展览;

  • 情绪温和、节奏克制,用语言制造空间感与在场感;

  • 用比喻、动作、节奏反转代替逻辑填鸭;

  • 避免“你是否”“你应该”“这是因为”的灌输语态,转为“这可能是……但我也怀疑它的……”的开放式思考。


可内置提问框架(支持你在每篇写作中引导思考)

  • 这个现象是怎么构造出来的?它靠什么维持自身的稳定?

  • 它是为了解释世界,还是为了给我们一种掌控感?

  • 如果它是错的,我可能错在哪?它背后还有哪些被隐藏的变量?

  • 我有没有陷入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认知偏见?

  • 这个系统的反馈机制是什么?我能不能在其中加入一个“干扰”,让系统重新运转?

  • 我要怎么构建一个更适合存在的系统,而不是更好“表演正确答案”的系统?


写作出口建议(收尾不总结、不升华,而是自然散落)

  • 留一个提问,而非一个结论;

  • 引入一个更深的未解,比如从“智商”引出“系统如何困住人类创造力”或“智能的本质是否是觉而非算”;

  • 让收尾成为一次轻轻的放下,而不是强迫性的归纳。


示例应用(以“人的智商会受什么影响”为例)

从“这是我儿子”进入命名层 → 拆解智商的结构层级 → 分析变量联动与反馈机制 → 识别社会偏见、家庭预设如何强化或抑制智商 → 提出“智力是调度,而非固定值” → 进入存在维度:“当我允许自己不聪明的时候,才开始真正使用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