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AI,人类创造力的真正入口
2025-03-31
AI永远不会“偏”,它只会“变形”:人类创造力的真正入口
你可以让AI模仿风格、重组语料、组合知识。你甚至可以让它“打破传统”“跨界创新”。
它会给你一堆“看起来很不一样”的东西。但你很快会察觉,它们只是“不一样的样子”。
你想要的是突破,它给你的是异形。你以为你在得到新意,其实你只是在收集“偏离的模板”。
这正是问题的起点:
AI并不会真的“创造”。它只是在你给出的边界里,压缩出最像创造的形状。
它不会自己跨出边界。它只会更聪明地在边界里打转。
它不是不会偏,而是根本没有“偏”的动机。
AI的世界,没有“不妥”,没有“不如试试看”,没有“我也不知道为啥但想做做看”。
但创造,恰恰诞生于这一切的缝隙里。
真正的创造力,不是“变形能力”,而是“偏移意志”。
你必须真的想错一次、走岔一次、明知道这个方向没人支持,但还是鬼使神差走了下去。
你不是在试一个答案,而是在撕一个系统。
而AI不能做这种事。不是因为它笨,而是因为它太聪明了。它聪明到永远不肯浪费,它理性到没有任何非逻辑的跳跃。
它没有“我知道我会错,但我就是想看看会不会撞出火花”的本能。
它没有混乱。它也不允许混乱。
你让它跨界,它就组合两个概念中最容易缝合的部分。但它不会真的去找那两个系统中最抵触、最无意义、最不该融合的那段——而人类恰恰能在那里挖出火。
它会避开“看起来没价值”的路径。 你却能在最没意义的地方,隐隐觉得“这里,好像有点什么”。
它永远需要一个“起点”和“目标函数”。但人类的很多创造,压根就没有明确起点,也没想过终点。
就像你半夜写下一段话,你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你只是觉得:这个方向,好像有点东西。你信那点模糊。
AI不会。
它永远不会“偏”,它只会“变形”。它没有“非理性前进的那一刻”。
那一刻,才是人类创造力的入口。
所以如果你真想训练创造力,就别去刷那些“创意思维法”“横向思考练习”“组合七巧板”。
那些训练的是“内容的变形”,不是“系统的偏移”。
真正的训练方式,可能只有两个:
一个是:允许自己在没有确定性的方向上浪费时间。
一个是:逼自己从系统里看不见的缝里,走出去一点点。
你也许会错。
但你那一刻,是自由的。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