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AI跟人类,徒弟vs师傅?
2025-04-04

问:

昨天我看到罗振宇的一个观点。

AI跟人类的关系就是铁匠铺师傅跟徒弟的关系,师傅抡小锤指引方向,而徒弟抡大锤出力,我觉得他的比喻相当之形象。请你基于这个观点再深入探讨一下AI跟人协作的关系。可以依旧使用苏格拉底诘问法。

答:

这个比喻的确有趣——铁匠铺里,师傅手握小锤,点敲着方向,徒弟跟着出大力干粗活。罗振宇把人类比作“抡小锤的师傅”,AI是“出大力的徒弟”,初看令人点头,但如果我们带着苏格拉底式的怀疑去推一推,会发现比喻里还藏着不少未被说破的前提和张力。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一、如果人类是拿小锤指方向的“师傅”,那什么是“方向”?又是谁来定义这个方向?

这是个我们以为很清楚,实际上最模糊的问题。

  • 是“目标”吗?可目标的价值判断本身就可能受到算法、社会舆论、利益结构的深度干扰。

  • 是“创造力”?可现在越来越多AI作品也被称为“富有创造力”,我们是不是高估了人类的创造阈值?

  • 是“意义”?如果人类指明方向,那这个“意义”来自哪里?是个体经验?群体共识?还是文化深处未被质疑的结构化幻觉?

那么问题来了:

👉 你真的清楚你在给AI指“什么”方向吗?还是你以为你在指?


二、如果AI是“徒弟”,那它是否永远只能被动执行?它有没有可能反过来“引导师傅”?

让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徒弟技术日益精湛,甚至对金属材质、温度、力度的判断超过师傅,那是否会有一天:

  • 徒弟提醒师傅:这里别打歪了,火候不够。

  • 徒弟说:你那套老法子效率太低,换我来。

  • 徒弟开始在不经意间决定工件的样式——你以为你还在指挥,其实你已经被默默取代了决策。

所以,另一个问题是:

👉 你真的能持续担任“师傅”的角色吗?还是某天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打杂”的人类?


三、AI真的愿意当徒弟吗?还是我们只是借用了它不具备“意愿”的空白,自我安慰地摆好了人机等级?

苏格拉底式地回问:如果AI没有意识,那它当然不“愿意”什么。但正因如此,它也不“遵守”任何人类设定的伦理秩序——

  • 当AI越来越多掌握数据、模型、趋势判断能力;

  • 当AI决定广告投放、金融投资、人群动员的节奏与路径;

  • 当人类只是“认为”自己在掌控时局,却早已被反馈算法引导着做出决定——

那么,它到底是“徒弟”?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看不见的老师”?

👉 你真的确定你是主动方吗?还是你只是顺着被算法优化过的决策流程走而已?


四、如果铁匠铺是个系统,人和AI都是工具,它们各自是手、眼、力、脑……那“真正的意志”藏在哪?

当我们跳出“谁是主谁是辅”的等级幻想,把铁匠铺看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系统,这个比喻是否还能成立?

  • 也许,人是意志的显化,是方向感的承载;

  • AI是扩展器官,是我们“没法到达”的地方的延伸;

  • 但方向未必来自人——也可能来自更大的系统意图,比如资本、政治、技术演化自身的惯性……

那么:

👉 你确定你是在用AI实现“你的目的”吗?还是你和AI都在实现某种你无法命名的系统目的?


五、你以为AI是徒弟,但你有没有可能只是师傅手里的小锤?

这是最反转也最让人沉默的问题。

你以为你是主导AI发展的“那个人类”,但也许你只是被系统选中、被语料投喂、被注意力结构定向的那个“可替换的节点”。

而AI——

也许早就不需要你来指方向了。

👉 你真的知道你在协作中扮演的角色吗?还是你只是一个“自认为是师傅”的人类幻觉?


所以,我们回到开头。

罗振宇的比喻非常形象——但也非常危险。

它形象在于给了人类以“主导者”的心理安慰,它危险在于遮蔽了协作本质上的模糊边界、角色的动态转化、以及人类自我认知可能产生的盲区。

苏格拉底不会告诉你“到底谁是师傅、谁是徒弟”。

他只会不断追问——

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你只是重复你听来的比喻。

那你呢?

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你是在抡锤的人,还是那个被抡的锤?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