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企业家到了该“遁甲”的时候了吗?
2025-04-05

这个问题,过去我们不会问。

在一个以崇拜英雄为荣的时代,一个企业家敢于站到舞台中央,敢于讲故事、打硬仗、用肉身为产品背书,那是光荣的象征,是“人格即品牌”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乔布斯是神,雷军也是。创始人出镜,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信任的来源,是效率的加速器,是组织尚未成熟时,企业最稳的锚。

可时间一过,这种信任就开始变形。

大家开始察觉,这种“人格驱动系统”的模式里,其实存在一种微妙的失衡。一个企业长期依赖一号位的个人魅力去带节奏、抗风险、造情绪,这虽然在短期内极其高效,但它迟早会走向一个临界点——一旦主将退不下来,组织的成长空间也就被压缩了;一旦品牌与人过度绑定,系统的可替代性也就不复存在。

这不仅是雷军的问题。其实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都陷在了类似的困局里。他们不是不知道该退了,只是找不到退的时机、退的路径,更重要的是,系统没有为他们提供可以放心交棒的支撑力。你若退了,企业就会被误解为动荡,股价可能立刻反映出市场的情绪波动,组织内部也未必稳定。于是这些原本已经到了可以“掌局”的人,还要继续被迫“上场”。

他们被卡在了系统结构的裂缝中。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重新提起“奇门遁甲”这类古老战略体系,并非出于文化浪漫,而是因为它反而提供了一种比现代管理学更柔韧、更具结构智慧的思路——主将不是一定要藏,而是要懂得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不出现。不是谁在说话,而是整个系统有没有在说话。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节奏、应变机制。

用“甲藏于六仪之后,三奇前锋布阵”来类比企业组织,是一种很东方的比喻方式。但如果我们从现代企业系统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在讲:CEO能否退居战略后方,让参谋体系、组织体系、平台支持三大核心系统各自运作?一个优秀的企业,不能总是靠最高领导亲自解释产品逻辑、亲自处理公关危机、亲自带节奏扩声量。那个阶段是创业初期的“显甲阶段”,过了之后,系统必须生长,系统必须接力。

当下这个节点上,商业世界正在经历一次静悄悄的“表达疲劳”。

人们开始对一号位持续高频出镜产生了本能性的迟钝感。曾经那种“创始人亲自讲解”的亲民感,如今却可能变成“你为什么还要出来说这些”的审美疲劳。消费者的敏感度正在提高,他们不仅想要好故事,更想要稳系统。他们的判断方式,正在从“我信你”过渡到“你背后的组织是否能长期可靠”。

也就是说,从乔布斯打下的“人格即品牌”高点出发,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趋于临界的尾声。下一轮,不再是谁更能出圈,而是谁能让整个组织更“出局”——不是退出,而是布局;不是沉默,而是稳态。

当然,任何身在其中的人,其实都知道退得有多难。历史上但凡能在高位上收身的人,背后不是因为他们不爱权力,而是他们拥有“看清趋势、放下掌控”的能力。这不是洞察力的问题,而是自我结构的重塑问题。一个被系统裹挟得太久的人,很难轻松抽离。一个长期靠自己撑起品牌信任的人,也很难交出节奏权。而越往后走,越是系统性强的行业,比如汽车、半导体、新能源,就越需要企业家从“人格引擎”切换到“系统引擎”。

当舆论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猛,热搜越来越频繁,企业家被推到聚光灯下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问题是:聚光灯一旦太亮,人的影子也就越大。很多原本只是节奏选择的行为,被放大成“态度”。今天你说多了,说明你心虚;明天你不出声,说明你认怂。一切动作都被叙事化,一切叙事都被流量化。这时候,出场与否就不再是一个战略节奏的问题,而变成了一个“言行陷阱”的博弈。

于是你会看到,企业家正在被流量逻辑逼向一个新型角色困境。他不是没看清趋势,也不是没有隐退的意愿,而是没有退场的条件——组织还未独立,产品还不稳定,系统还在成形。这时候退下去,不是战略,而是抛弃。这时候继续站在前面,也不是冲锋,而是支撑。

所以,真正的关键不在“是否出镜”,而在“出镜之后,系统是否仍能自转”。

企业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判断力的标准,不再是能不能带队冲锋,而是能不能让自己不在场时,一切依然稳住。不是靠你发声,而是靠结构在说话,靠节奏在做事。真正伟大的掌舵者,不在于他做了多少决策,而在于他能否建立一个不需要他做所有决策的系统。真正的“遁甲”,不是隐匿,而是放权;不是隐身,而是稳场。

市场的反应可以有波动,舆论的喧哗可以放过。但组织的信心不能浮动,节奏的节拍不能乱。如果你总要替三奇说话、替系统补位,那问题就不是“你太辛苦”,而是“系统根本还不合格”。一个真正成熟的系统,不需要你天天讲战略,而是能自己按照战略的路径走下去。

时代的节奏变了。曾经“出圈即胜利”的逻辑开始松动,新的衡量标准正在浮现。不是声浪的大小,而是组织的抗扰度;不是热搜次数,而是系统的稳健性;不是营销强度,而是产品和服务的回声。

接下来的趋势,不会再是企业家高频出场的黄金时代,而是系统性品牌慢热稳定的新周期。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注定要从“人设红利”中走出来,让产品说话,让服务留下,让系统站住。

商业要回归理性,表达要重新克制。我们已经走过了那段靠激情驱动的时代。接下来要学会布阵,要学会退场,要学会在风平浪静中让组织继续奔跑。

真正的“遁甲”,不是后退,而是掌局。是用看似安静的方式,布下可持续的未来。

让三奇出场,让主将隐身,不是为了藏身,而是为了成局。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