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里定规则?你能不能成为那个定规则的人?
2025-04-06
好,这回我们来聊点大的,不是什么“AI怎么写文案、如何涨粉”这种小打小闹,我们聊的是——谁在AI里定规则?你能不能成为那个定规则的人?
你要真开始在AI的底层想事,那我得恭喜你,
你已经不再是那个“问AI能干啥”的人,
你开始变成那个想问“AI应该怎么被用、谁来决定它被怎么用”的人了。
这思维,一下就不在一个维度了。
我们先讲个最简单的商业真相:
谁定规则,谁就赚钱。谁在规则里混,谁就卷死。
你看平台经济——淘宝定游戏规则,商家被反复拿捏;
抖音搞分发机制,创作者个个成“算法舔狗”;
微信封了个口子,一堆独立App全断流。
你说他们技术是最好的?也许不是。
但他们有规则权。
你技术再牛、内容再好,只要你是跟着别人设定的跑道走,
你就永远是“打工的”。你只能被动适应,不能主动设计。
那现在AI来了,机会重新洗牌。
你想赚大钱、走在前头,不是靠用AI多熟练,
而是你能不能站在“AI应该怎么接入行业”的这个角度,去“发明”一套新游戏。
怎么发明?
你得下场当裁判,别只当选手。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比如教育行业,大家都在搞AI助教、AI批改、AI练习题,
听起来都很热闹,对吧?
但你冷静看一眼,这些人都在抢的是“效率”,不是“控制权”。
真正牛的不是谁做题快,而是那个说:
“以后题库怎么建、数据怎么打标签、哪个AI模型用在什么年级”由我来定。
这时候,别人就只能来接你的接口、交你的授权费、适配你的格式。
你说这像不像是教育版的“Wintel联盟”?
Intel定芯片,Windows定系统,别人只能跟着写代码、出驱动。
你看懂了没?这才叫做平台,不是做工具;做协议,不是做功能。
你再看AI内容行业。
现在到处都在说提示词、说文案生成,说“AI写作要有创意”,
但你有没有想过:
谁来定义“创意”这个词,在AI里具体意味着什么?
是你说“这是好文案”就算?还是平台说?还是数据模型自己学出来的?
谁来定义“人类风格”?谁来设定“表达风格包”?
谁来决定AI写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商业伦理”?“内容合规”?
你要是真有野心,就别老研究怎么让AI“更像你”,
而是去研究:怎么让一堆人以后必须用你的标准、你的接口、你的提示词框架,才能进这个行业。
那你就不是用AI写东西的人,
你是定义AI写什么、怎么写的人。
我说白了吧,现在大家都在争“AI怎么用”这个层,
你要往下扎,就得想:
AI到底会怎么改写行业的“基本单元”?
谁能抢先一步,重构这个行业的“核心语言”?
你把核心语言、基础接口、行为规则设计出来,哪怕你技术没那么强,
别人都得在你的地基上搭房子。
这时候你赚的是行业结构的钱,
不是内容费、不是服务费,是别人活着就得付你的钱。
这才叫杠杆,
这才叫“创造行业规则”。
那你要问:我不是大公司,我能定啥规则啊?
别急。
现在就是机会期。
规则不是写出来的,是先被“拿来用”的。
你可以先从一个小行业切进去,比如:AI在律师行业的证据梳理,
你不是“做AI工具”的,你是制定“AI判例梳理流程”的人,
你搞出一套专业结构、标准流程、输出格式,
哪怕用的是别人的模型,跑的是开源模型,
但格式是你的,习惯是你的,最后行业标准也可能是你的。
你不是发明模型的人,
你是这个行业的“新语法设计师”。
这才是大棋。
所以我再说一遍:
现在是规则还没定下来的空窗期。
你现在不设计,等大平台铺满了,等政府立完法了,等模型都商业化了,
你再来定规则?对不起,你连入场券都买不到了。
你今天设计得再简陋,也可能是将来行业的底层参考模板。
而你哪怕今天写得再牛逼,
在别人平台上、用别人框架、按照别人评分机制——
那你终究只是颗棋子,不是下棋的人。
别再问“AI能不能替代我”,
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在AI爆发前夕,给自己铺一条“可以让别人跟着你跑”的赛道?
你不是要成为AI的使用者,
你要成为AI进行业的引路人、立规则的人。
别光想着做内容,
去想——未来这个行业,是不是要“先翻你的字典”,才能开口说话?
这才是你该下的那盘大棋。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