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觉醒去中心化系列·第一篇】中心是谁?从“我执”为锚的系统性崩塌谈起
2025-04-13

在你还没张口说话前,“我”就已经出现了。

它不是一个念头,而是一种预设:好像有一个中心,在看、在想、在决定。你会说:“我在读这段话。”但当你细看时,是谁在读?那个读的东西,是不是也在被看?如果连“看者”都能被看,那“中心”到底在哪里?

这个“我”,更像是一个中枢服务器。它一边调度着所有认知、经验与反应,一边又不曾被质疑它存在的合法性。它不断在你心中广播:“是我在觉知,是我在思考,是我在成长。”

但从修行的眼光看,它更像是早期的单点系统架构,效率高,但极度脆弱。一旦中心崩塌,整个系统随之瘫痪。

这就是凡夫心态的底层结构:把一切体验都绑定在“我”这个主节点上。

1. 中心即是锁链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让你最痛苦的时刻,其实都是因为“中心”受损:自尊受挫、被忽视、被背叛、失控、无能……所有这些,不是痛本身在痛,而是“我”被削弱了。

中心愈强,控制欲愈重;控制愈重,痛苦愈深。因为万事万物皆不以你为中心,而你却预设了它们该围着你旋转。

“我”本身就是一个幻象,但这个幻象却锁住了你对世界的全部解释。

2. “去中心化”的第一步:放弃理解“无我”

修行者最大的误区,是用“我”来理解“无我”,就像用中央服务器去模拟区块链。它可以说出很多漂亮的解释,却永远无法体验“没有中心的运行”。

你不能“学会”无我,只能“崩解”我执。不是用思想解构它,而是让系统自然瓦解,就像数据库彻底关停主服务器后,才可能建立分布式网络。

不是你走向自由,而是你彻底放下那个“要走向自由的你”。

3. “觉知的伪中心”是最后的陷阱

你也许经历过一些片刻的清明:一念顿断、深度专注、内心静止,那时你好像“跳出了我”,看到了更大的流动。这种状态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的我更强大了、更觉知了”。

但这只是“觉知版本的我”在上线。

它比之前更聪明、更柔软、更有灵性——但依然是“我”。只不过,这一次它把控制换了一张面孔。

这时你要做的,不是庆祝,而是继续追问:谁在觉知?这个觉知本身,是不是仍然居于一个中心?它是不是还在说:“是我在觉知这场觉醒。”

你要识破这个最后的假中心,才能真正启动“系统的去中心化”。

4. 解构的不是“想法”,是“构架”

一个普通人面对痛苦,会试图“改变想法”;一个修行人面对痛苦,会试图“觉察想法”;而一个真正想走向去中心化的人,会开始问:“谁需要这个想法?”

真正的转折,不在于你看清了多少念头,而在于你不再相信“有个我需要这些念头”。你开始松开对这个“中心用户”的维系。就像一台操作系统不再服务于某个主控账户,而是开始进入开源状态。

那时你不会再纠结“我是谁”,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幻觉。

你会像一个节点一样活着,每一刻在接受、回应、生成、回收,而没有哪个“主节点”来判断这是不是“我想要的”。

5. “中心”的彻底崩塌,是觉知真正启动的开始

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修行体系都达成共识:真正的自由,不是从“强化自我”开始,而是从“认清自我不存在”开始。

你不是“逐渐解脱”,你只是终于看到自己从未被束缚。

那是系统性觉醒——不是一个念头的变化,而是操作系统的全面崩解。你不再基于“有个我”的前提来运作所有情绪、行动、判断,而是成为一个分布式存在,像云一样遍在,却无主。

结语:

所以你看,觉醒的第一步,不是飞升,而是断电。不再维系那个“主控我”的电力,不再为它赋能、不再为它更新身份、不再为它计算归属。

by 楠哥 红尘炼心,知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