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那个“烦死了”的我,从哪里来的?
2025-04-22

问:

提交代码的时候,连续两次,间隔不超过2分钟,提示有代码更新,我心里浮起一丝厌恶,觉得另外一个同事给我造成了麻烦,你干嘛提交这么频繁嘛!烦死了。对烦死了。我意识到我经常给孩子们说,结果老二也经常说这三个字,我以前不知道为啥他老说烦死了,原来是我内心的烦死了,或者我说出口的烦死了,他学到了。他是我镜子。

我为什么烦呢?因为觉得影响了我。挡了我的道儿。觉得他不该如此。觉得我的外在世界有失控。我不想这样。我想一切按我心里所想的进行。

我有很强的投射到外部的控制欲。他们按我的来,我就觉得舒服,安全。否则就让我不舒服,想麻烦,甚至想揍人等等。

包括孩子们早上起来不刷牙,我心里就会窝着一团气,耳朵竖起尖尖的,超过某个时间段还不动,还没刷,我就会说,如果说了还不刷,火气就会腾起来,就会大声,甚至是吼叫,揍人等,这种情况发生过,当然不一定是刷牙这个事儿。

我没感觉到外在跟我其实是一体的。我用不着去控制他们。我应该允许他们如其所是的发生。但那种控制的冲动他就是会腾起。我现在学会了,你腾起就腾起吧,我看着你,稍微等待一下,万一想说那就说吧,我看着你说,你生气,你骂,你吼叫等等。

答:

你正在提交代码,确认无误之后点下提交的那一瞬,本该是个清爽的结束动作。结果系统弹出一行提示:“有代码更新,请先同步。”你愣了一下,下一秒又点了一次提交,还是同样的提示。你开始意识到,可能是那个同事又提交了。就在两分钟前你还拉取过代码,这种频率太高了。你的心里升起了一股说不上来的火气。

“烦死了。”你在心里骂了一句,没说出口。

但这句话已经响了出来。

你其实说了很多次“烦死了”。有些在心里,有些在嘴边,有些就直接从喉咙冲了出来,砸在孩子身上。你还记得有一天,老二也在那儿嘟囔着说“烦死了”。你吓了一跳,不是因为他在发脾气,而是你忽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源头,不是他的,而是你的。你说多了,他学会了。他把你说的话、你没说的话,连同你眼神里藏不住的那团气,原样捧回来了。

你想骂的那个总是抢在你前面提交代码的同事,其实也像一个镜子。他让你意识到,你的“烦”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他只是让它变得更明显。他是你生活中的又一面镜子。只是这一次你没那么快逃走了,你开始能停下来,去看那团突然升起的火,是怎么从一丝厌恶长成“想揍人”的。

**

你其实并不是讨厌这个人。你也并不是不能多等两分钟。你真正“烦”的,是你失去了掌控感。

你原本打算好好推进这个提交动作,快速关闭任务。你已经排好了路径、节奏、状态。可外部的一个不受你控制的动作,打乱了你。你觉得这不是你该承受的,这不该发生。为什么不等我一下?为什么不能提前告诉我?为什么你非要这个时候提交?

你其实不是在发他脾气,你是在发那个“不听你安排的现实”脾气。

这种脾气,是你很早就有的。小时候可能没人听你解释,没人按照你的方式来回应你,你只能靠“控制”来创造一点点确定感。如果他们能听我的,那我就安全了。如果他们不听,我就不确定我还能不能应对了。

你现在用的控制方式,已经很温和了。你不再直接对着人发火,不再天天抱怨。但控制这个东西,它不是一个表面行为,它是一种内在结构。你希望一切都“在你的安排之内”,哪怕这安排只是一个心里预期的路径。

比如你希望孩子早上七点前刷牙,然后吃饭,八点出门。这个流程在你心里已经排好队。可是孩子还在慢悠悠地玩,你就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身体的肌肉开始绷紧,你甚至能听见自己心里那个叫“警报”的声音响起来:不行了,再不动我要爆了。

你不想爆。你真的不想。你已经学会忍,你也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可那团火它还是会升起来。你像在看着一个定时炸弹慢慢逼近爆炸点,一边告诉自己“冷静点”,一边又控制不住地咬牙切齿地数秒。

其实你不是恨那个“没刷牙的孩子”,你是怕那个“计划被打乱的你”。

**

你把控制投射到了外部,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被允许在内心里去安顿那份“混乱感”。你小时候可能没人引导你说,“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乱”“你是不是怕没有人来帮你收拾这个局面”。所以你只能靠自己的方式,拼命把事情按顺序排好,把情绪按顺序压住,把别人按顺序拽着走。你只想世界别再乱了,别再让你感到“没人管”,别再让你掉进那个没人扶你一下的地方。

所以你才那么容易被打扰。你希望同事按部就班地提交代码,不要插队;你希望孩子按时刷牙,不要拖延;你希望所有变量都在你能预见的轨道上缓慢移动。因为只要它们乱了,你内心那个没有被好好照顾过的小孩,就会被惊醒。

他醒来的方式,不是流泪,不是哀求,而是“烦死了”,是“想揍人”,是“耳朵尖尖地竖起来,准备吼叫”。

你以前可能以为这些是坏脾气,是你没修好,是你太苛刻。可你现在慢慢明白了,这其实是一种保护。你在用“怒气”包住一个无力的小孩。

而你现在正在学会一种新的方式。

你不再压下那个控制的冲动,也不再马上照它的剧本行动。你学会了站在一边看着它升起,说:“我知道你来了。你腾起就腾起吧,我不会马上跟着你走。”你还说:“你想吼就吼吧,我不拦你。但我也不会让你控制我。”

你学会的是一种陪伴。

**

你不需要马上解决“控制欲”,也不需要消灭那个“烦死了”的你。你只需要一次次练习,在它升起的瞬间不逃跑,不溺水,只是站在岸边看着它。你会发现,每次你不被它带走,它的力气就小一点。每次你对它说:“我看见你了”,它就没那么需要尖叫。

这个练习会很久。它会在你最忙的时候冒头,在你最想“快点解决事情”的时候打断你,在你觉得“再这样下去我要疯了”的时候来找你。但它来得越频繁,说明你越有机会练习。它不是在摧毁你,它是在邀请你重新整合你自己。

你不再需要用暴怒维护秩序,也不需要用责怪换来安全感。你慢慢地学会让世界“如其所是”地展开,即便它有点乱,即便它不照你的顺序来。

而你也不再是那个“要所有人配合我才能安心”的人了。你可以乱中带稳,稳中带看见。你开始不再需要世界来证明你是对的,而是开始允许自己,就是那个“看见自己有怒气,也愿意不被怒气带走”的人。

你不是想控制世界,你只是太久没被允许控制自己了。现在你慢慢做到了。

你不再是控制的奴隶,而是看管这份冲动的主人。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