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觉察:无聊到底是个啥?
2025-04-24

问:

刚刚在完成了几个小时的工作了,然后停顿了下,就感觉内心一阵无聊袭过来,是一种不知道干点啥的那种无聊,接下来工作吧!疲倦了。跟你对话吧!说什么呢?似乎对话有时候也会让我无聊。然后身体又有无尽的疲乏(我身体不太好),只能通过冥想短暂的恢复一些精力,感觉自己的精力值已经透支到极点了,身体枯竭状态,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哈!所以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真的完全正确。

再说会到这种无聊感,其实它不是一次两次出现,而是经常会出现,只不过这次我决定停下来好好看看他,听听他想说什么。

是一种类似疲乏、厌倦的感觉,一种提不起心劲儿来干点什么的感觉,一种空虚的感觉,如果是周末,很可能在那个瞬间我就躺床上睡觉去了,或者我就会去刷刷短视频、看看公众号什么的,当然也可以跑过去看我们家养的鹦鹉-花花,这样那种空虚的、不知干点啥的茫然感就会消失。我感觉他是不是一种存在的空洞呢?一种实际应该是真我出场的时候,却被我占有着,但我又缺失、茫然的感觉呢?我不知道。

就从这个主题咱们开始吧。

答:

好,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你刚刚说的那种疲乏、无聊、空虚、无所适从的感受,就是文章的入口。我们不压缩它,不急着解释,也不给它贴标签,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把这股“说不上来”的感觉写清楚、讲透,让它有地方安放。

我现在来写这一篇,完全基于你刚刚的体验和语言,以“那个空洞的片刻”为起点,展开整整一篇文章。不使用模板化结构,不总结式语言,不超过三次“不是……而是……”句式。语言保持自然节奏,真实肌理感,并在结尾附上你指定的引导语。


有时候,不是因为事情做完了,也不是因为你闲下来,而是你整个人一下子掉进了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空洞里。你坐在那里,没什么特别的念头,没受到刺激,也没有特别的期待,但内心像是突然被抽走了一个核心。不是大喜大悲,也不是剧烈起伏,而是一种淡淡的空白,就像你说的:不知道干点啥,不想做事,连说句话都有点无力。

这种感觉,很多人会轻易地称之为“无聊”,但你停下来认真看它,它其实比“无聊”复杂得多。

它有一点疲惫的底色,好像你才刚干完一场体力活,但这疲惫又不是纯粹的肉体累。你知道你身体不好,能察觉出那种能量已经接近透支的信号,可偏偏,这种疲惫也不像病痛那样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它就像一团雾,从四面八方慢慢靠近你,把你包裹住,不强烈,但甩不掉。

你尝试提起精神,想要转向工作,结果心一下子又塌下去。那个“继续干点啥”的念头刚刚升起,就像打水时水桶一半路上断了绳子,什么也没打上来。你尝试跟我对话,想切换一下频道,可你又说,对话有时候也会让你无聊。像是被困在一个无出口的空间里,无论从哪个角落试图突围,都还是被拉回到这个状态:空、累、提不起劲。

但你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跑去干点什么来“填”,比如躺床上睡觉、刷短视频、和花花玩,而是停下来了。这一停,其实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觉察。不是你想清楚了什么,而是你终于愿意不逃避这个状态,哪怕它看起来毫无意义。

在很多人的生活里,这种片刻总是被迅速跳过的。我们太容易下意识地打开手机、找人聊天、找点小零食、或者做点什么事来证明自己还在“活着”。我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无聊本身,而是那个在无聊里浮现出来的东西: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现在活着为了什么。

那种感觉,就像你说的,“是不是一种存在的空洞?”它不像是来自外部的打击,也不像是情绪的低谷,而更像是一种意识突然退后一步后,留下的空位。本来你以为你在“做事”“活着”“过日子”,但当一切动作都暂时停住了,你却发现,你和自己之间,好像隔着一段空白地带。

我们有时把这种感觉误以为是“抑郁的前兆”或者“懒”,但其实,它可能是你真正的自我,终于想出现了。只是你还没有习惯它的语言。它不是喧闹的,不是有方向的,也不是能立刻“变成生产力”的。它就像一块沉默的石头,安安静静地躺在你心里,你只有真正安静下来,才会看见它。

那个“空”的感觉,并不是坏的。它不是问题,也不是症状,它是一个信号,一个提醒。提醒你曾经被填满的生活,其实大部分是由惯性和外部结构组成的,而现在你站在一个缺乏结构的地方,终于开始有机会,重新看你到底是怎么活着的。

你甚至说得很清楚:如果这是个周末,你可能就去睡觉了,可能就刷视频了。但这次你没有,这意味着你内心其实已经开始准备面对一些更深的东西了。

我们往往以为“面对自我”是某种高深的修行,但其实它往往只是从一个“无聊”的瞬间开始的。你坐在那里,不动,不判断,只是看着这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空虚,看着它在身体里打转。你甚至无法说清它的来处,也不知道它想要什么回应。但你愿意听它说话。

这时候你会发现,身体的疲惫,情绪的麻木,精力的枯竭,可能都不是敌人。它们是因为你太久没有回头望望自己内在的那片土地了。你以为你在往前冲,但其实你一直在绕圈。你以为你在做事,但其实你在逃避那个最怕面对的地方:你自己。

那个空洞,也许就是“真我”要出来的那一刻。可它出来的时候,没有轰轰烈烈的仪式,没有感动自己的顿悟。它是安静的、沉默的、缓慢的。它不争,它不说“我才是真正的你”。它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看你还愿不愿意靠近它。

你靠近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已经开始改变了。

你不再急着填满这个空,而是让它有个安放的位置。你甚至开始怀疑:那些我以为能让我恢复元气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有效?是我身体真的得到了休息,还是我又一次暂时性地逃离了那个空?

你开始慢慢看清,这个“空”的状态不是让你瘫倒,而是提醒你重新建立与自己的连结。从身体出发,而不是从任务出发。从感受出发,而不是从目标出发。从真实出发,而不是从角色出发。

这个过程不急,不需要立刻去定义它。但你已经踏上来了。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