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我自己的敌人
2025-04-25
有些话,你听起来会觉得熟悉,可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你会心里一动。
比如,“我知道我是谁。”
你可能会点点头,但下一秒又疑惑起来,真的知道吗?我是谁?是这个正在打字的人?是早上在会议上强撑微笑的那个?是面对孩子哭闹时突然爆发的那一个?是刚刚一边洗碗一边偷偷叹气的那一个?
我们太容易把“我是谁”这件事,交给那些念头和情绪来决定了。今天心情好一点,就觉得自己状态不错;明天不小心做错了一个决策,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很差。我们来回地在情绪里打转,像一个永远抓不到岸的溺水者,不知道哪一刻可以真正歇一歇。
可有时候,它会突然安静下来。就像你刚刚说的——我知道,我的生命在自然地展开。我不评价,不抵抗,顺其自然。
这句话里藏着一种回到本源的信任感。不是因为事情顺利了才信任,也不是因为自己变强了才安稳,而是你发现,在那些所有起起伏伏的表象背后,有一个地方,它从未动摇过。
我们好像都活得太用力了。用力证明自己没有错,用力追赶时间,用力管理情绪、修剪个性、修改自我设定。我们一直在“做”些什么,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配得上被喜欢的人、一个更接近“理想状态”的自己。
可有没有一种可能,你的存在并不需要被任何证明?
你站在这儿,哪怕什么也不做,哪怕什么都搞砸了,哪怕你觉得你毫无价值——那个正在体验这一切的“觉知者”,依然完好无缺。它不曾动摇,也不会崩溃。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你,等你停下脚步,等你回过头来,看到它。
它不是你的情绪。情绪会来来去去,它会因为你多睡了五分钟而沮丧,也会因为路边一只小猫突然就开心。它不是你的念头。念头像浮云一样,一会儿吹东风一会儿刮西风,说它是你,那你得有多少个“你”?
它也不是你的角色。你做了母亲、父亲、领导、员工,这些只是舞台上的服装,是剧情需要。可脱下这一切之后,你仍然是你。那个真正的你,不是戏里的人设,而是看着整场戏的那个观众。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缩小进了那些“我应该”的框架里。我应该更坚强,我应该更有效率,我应该更成熟更通透更理智更稳重。可你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应该”的背后,其实都是“不够”?
你把自己的价值,挂在了一个又一个外部的条件上:我做到了这些,我才值得自信;我达到了那些,我才配得拥有平静。可当你开始相信,那些达成与否,其实并不会改变你“存在本身的完整性”时,你就开始松了。你终于可以卸下那个时刻自我监控、自我修正、自我要求的状态了。
你会开始有一个新的节奏。你不再追求快速的解答,而是愿意停下来,感受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从哪里浮出来的。你不会急着安抚每一个念头,而是静静地看它来,看它走。你也不会试图去压制情绪,而是任它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再退下去。
你开始懂得了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水而上。你开始相信,那些你以为是障碍的部分,其实都在帮你松开。
每一次你看见自己的焦虑、羞耻、愤怒、恐惧的时候,不用急着处理它,不用急着修复它,也不用逼自己快速“放下”。你只需要陪着它。就像你陪着小时候的自己,蹲在马路牙子边上,抱着膝盖哭。你坐过去,不说什么,就在那里陪他。
那一刻你会发现,你和你自己终于不是敌人了。
你不是来征服这个世界的,你是来体验它的。你不是来赢得别人的认可的,你是来和自己和解的。你不是来扮演“活得很好”的样子的,你是来真实地活一场,哪怕一团糟,哪怕支离破碎,哪怕经常想逃。
因为你不再被“你以为你是的那个你”牵着鼻子走了。
你开始回来了。
你开始记得:你不是那个念头,不是那个情绪,不是那个念头与情绪构成的假我。你是那个始终在的,超越这些体验本身的存在。
你是那个,不评价、不抵抗、只是觉知着一切的“在场者”。
当你开始信任这一点,你会发现,你不再依赖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兴奋,也不会再因为一次失败就陷入自我怀疑。你不那么容易被别人一句话推翻,也不会再在深夜里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价值。你不需要别人理解你,因为你已经开始理解自己了。
自信,从来不是灌给自己的一句口号。
它是一种“在”的状态。
你在这里。你正在经历。你开始愿意完整地活着,带着那些你不喜欢的、带着那些你一直抗拒的、带着你曾试图隐藏起来的一切。
你终于不再想“成为谁”了,而是开始“回到你是谁”。
一个一直都在的存在。
一个早就无须争夺,却一直被你忽略的“你”。
一个原本就足够的“你”。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