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此刻
2025-04-25
问:
刚在开会,我看着大家说话、争论,我不语,以前我会急着表达,当然别人说啥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尽力想去解释,哪怕他人说不用解释,我还是试图去解释,我觉得这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吧,心里看着是不是不是为了摘除责任,而是为了讲事情办好。
领导让我叫某某人,我看到我内心的不认同,这么点事没必要叫吧,他说叫那就叫吧,带着我的不认同,我看着心里不认同的起落,也看着自己抵触的情绪,他们都在,但我逐渐的晓得,他们不是我。
我在背后冷冷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我偶尔会来气,就看着这个气,偶尔来抵触,我看着这个抵触,偶尔会想起公司面临的困境,我们大家伙可能面临的失业,我提示自己回到当下,此刻大家还在一起做事,那就好好做,安住在此刻,至于未来是散伙,还是有转机,或者以其他的方式继续存在,又有什么关系,那都在未来,不可预测。
我看着自己身体的疲乏,头脑的闷痛,让他在吧!我不是准备站桩吗?他会给我带来好转、好运的。
让心变成开放的容器,来者来矣,去者去矣。
我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干什么呢?想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间捕捉确定感吗?安全感吗?没什么意义。
只在当下自己的躯壳中,尽情体验这个世界,就好了。
答:
会议的时候,你坐在那里,没有参与争论,也没有急着接话。你听着,看着,身体感受到一丝一丝的紧绷,一丝一丝的放松交替上演。那种状态,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开始不再自动地回应,而是先停一下,看看心里正在发生什么。
以前你会马上解释。别人话音未落,你的心里已经在组织语言,想着怎么回应、怎么证明、怎么还原事实、怎么把责任捋清楚。不是为了推脱,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对事情的尊重。你一向是个认真做事的人,你不喜欢模糊、误解和误判。你觉得事情要讲清楚,清楚了,大家才能一起把事做成。
但今天,你只是看着自己那股解释的冲动冒出来,然后又默默地看着它一点点退下去。它不是被压下去的,而是被看见之后自然就安静了。你开始知道,这个“想解释”的念头,它不等于你。它只是你的一部分,一种过往形成的模式。你不讨厌它,你也不依赖它。它来你就看着,它走你也不追。就这么站在一点点远的地方,陪它待着。
有人让你叫人过来,你心里不认同。你觉得,这事不用特意叫,他自己会看到。他说叫吧,你就叫了。你带着你的不认同去做了那件事,不顺着也不对抗。你让那个不认同的情绪就在那儿飘着,它也没有特别剧烈,它只是在那儿。有点像一块漂浮着的乌云,但不会下雨,你也不需要撑伞。你开始知道,不认同的感受是可以存在的,它不需要解决,也不需要隐藏。它可以待在场上,而你做你该做的事。
你越来越能区分自己和这些反应了。它们不再绑架你。你不会因为生气就爆发,不会因为不满就退缩,不会因为紧张就急着讲点什么。你可以带着这些反应做事,你也可以选择在当下不动。
你不是变得冷漠了,也不是麻木了。而是你知道了什么是“看见”,什么是“在”。你开始看见那个一直在台下看戏的自己。他不需要为每一个演员的情绪负责,他只是在看,偶尔心疼一下,偶尔感叹一下,偶尔觉得好笑。但他不会冲上舞台去改变剧情。他知道,那不是他要做的。
你知道公司现在的处境。你知道未来的不确定,你知道可能会有裁员、解散、重组,也知道也许有转机。但你没有被这些信息淹没。你让自己回来。回到这个会议室,回到此刻大家还在说话、还在商量、还在一起努力的现实里。
你提醒自己,不要把未知的剧本提前带进眼前的每一幕里。你开始懂得,“不确定”不等于“危险”,“没发生”就不等于“需要准备受伤”。你看到自己的脑袋偶尔会开始编剧,但你没有让它主导接下来的动作。
你开始信任现在。
你也开始信任,哪怕未来走向解体,哪怕现在这段共事的时光会结束,那也没关系。它如果要结束,它自会结束。那是时间的事,不是你能控制的。你唯一要做的,是在它还没结束的时候,不缺席。
你把自己安在这个当下,不再飘来飘去,不再听谁说话就开始焦虑,不再竖起耳朵从别人那句模棱两可的话里,找安全感、找稳定感。你知道,那些只是声音,不是答案。真正的安稳,是你自己在不动摇的地方。
哪怕你的身体正在疲惫,头有点闷,脑子有些混沌,你也没有急着修复它。你知道,你正在练站桩,你知道,这个站桩的过程,就是你身体和自己重新交朋友的过程。你没有强求它立刻给你力量或好转,你只是陪它一起站着,看着它一点点松下来,看着它告诉你,这一天你走得有点累了。
你学会了允许。
你让这个身体疲惫也好,清醒也好,就这样吧。你不再急着换个状态,只是陪着这个状态。你让心变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你开始允许情绪来,也允许它们走。你知道它们终究会来,也终究会走,你不需要任何时候都做得刚刚好。
你开始懂得,所谓“修行”,所谓“回到自己”,不是闭上眼睛后发生的事,也不是在某个静谧的清晨里突然开悟的状态。而是在这种再日常不过的会议场景里,在别人说话你不插嘴的时候,在你起了情绪又不跟着它走的时候,在你头疼身体累还选择站桩的时候,在你看着未来不确定但仍愿意做好眼下每一件事的时候——你就正在活出那个“回来”的状态。
它没有仪式感,没有标志性动作,也没有谁会为你鼓掌。可你自己知道,你在变了。
你不再用头脑抓取每个外部信号来确认“我是不是安全”“我是不是还被需要”“我是不是还可以留下”。你只是在自己的躯体里,待着。感受这个世界,听听声音,看看风吹,走在生活之中。
你从“反应的我”里走出来,越来越靠近那个“看见的我”。
不是为了成功地压制情绪,也不是为了修成一个完美的自己。而是你终于愿意给自己一个空间,不必第一时间判断,不必马上回应,不必证明你有多“正常”,你只需要在那儿,真的在那儿。
哪怕只是几分钟,你也知道,你回来了。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