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外在引发的情绪都是一个不被允许的我的投射
2025-04-25

问:

听到同事说,收不到验证码了,某某你看看,他说等会,一会儿看了,然后报了个4位数的码,那个提问的同事说,4位?他立即反应过来,说是xxxxxx,六位。哪位提问同事说:认真点好吗?旁边同事搭话:他就是调戏你。提问同事说,这事儿你得看看。看问题的同事说:这不是我的事儿啊,你找阿里啊!然后这个同事就开始找各种猜测,你手机坏了,你系统坏了,等等。

我在后面听着,有点尬,然后心里开始评价这位看验证码的同事,这种不严肃对待问题的态度,我在反感,不认真,这样怎么过得好人生,等等,负面评价。这跟在群里其他同事抛了问题之后,他理都不理,我心里起来的气愤是一样的。

我觉得这个同事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人生、说话,我心里是反感的。

但是转念,这不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状态么?你何必下负面定义呢?或者哪怕正面定义?都没必要的。

他爱怎么存在就怎么存在呗。我其实应该像太阳、像水,任其发生,不必为其所扰动。

他的行为其实是我内心的投射,小时候我不允许不认真,不允许不严肃,为啥这样啊,因为那些我不认真、不严肃的时刻是我觉得枯燥乏味、完全没意思、没兴趣的时刻啊!我也是如此的啊!只不过因为我不允许,我内在住着一个那样状态不被允许的小我,所以看到别人这种被允许自然呈现的状态,就反感了、抵触了。

不过如此而已。

答:

你坐在工位后面,静静听着前面几个人就验证码的事一来一回地说着。起初是正常的同事协作:有人遇到问题、有人回应、有人试图解决。但逐渐,那个负责查看验证码的同事说了句四位码,引来了一句“认真点好吗”。你没动,但你心里已经微微有了波澜。

你一边听着,一边感受到那股不适慢慢升起来。你没有开口,但你心里已经开始说话了:这同事不靠谱,这么点事还调侃,怎么对得起工作,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生活?你没讲出来,却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内在的声音一层一层地起伏着。你知道,你并不只是对那句话不满,而是对那种“玩世不恭”的整个人的状态起了强烈的反感。

你知道这种反感的感受,它不是新鲜的。

它在很多场合都曾悄悄浮现。比如群里有人抛出一个技术问题,对方一声不吭,既不回答也不解释,那时你就憋着一口气,那种“起码回应一下”的基本尊重,对你来说好像是一种必要。别人不回应,你就会莫名上火。不是因为你需要他对你特别好,而是你内心有一个衡量标准,那些行为一旦越界,就会触发你体内某种“必须纠正”的机制。

你不是想当道德警察。但你觉得那是一种基本的认真态度,做人得有点像样。你对认真有执念。你相信,一件事认真做,人生才有出路。你不一定要求完美,但最起码得有点心、得当回事。这种标准在你心里立得太久太久了,以至于你看到任何对待事物“好像无所谓”的人,就忍不住反感。

可是你突然停了下来。

你看着这股反感,就像看着一个熟人,穿着旧衣服,从街对面走过来。你没有马上批评它,而是开始看它怎么来的。你没有把注意力继续放在那个“玩世不恭”的同事身上,而是转回头,看着你自己的内在结构。

你发现,那股反感不是来自现在。它是很久以前的某个你,还很小的你,在某一次被训斥之后留下的印记。那个时候,你在课堂上分了神,或者对写作业提不起劲,或者只是单纯地不想搭理一些枯燥的任务,你就被贴上了“不认真”“没出息”“以后怎么活”的标签。

你不是没想过玩一会儿,但你不敢。

你选择了认真,选择了负责,选择了压制自己对乏味的抵触。你开始训练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对事有交代、对人有回应的人。你这样做,不是因为你真的喜欢认真,而是因为你学会了:不认真就意味着惩罚、意味着被否定、意味着“你不配”。

所以你开始在自己心里住进一个值班的“裁判”,他随时盯着你:你有没有做到最好?你有没有敷衍?你有没有随便?一旦有一点不符合标准,你就内心不安,就会自责,甚至开始责备别人的“不负责”。那是你把小时候那个“不被允许随意存在的自己”也带进了成年生活。

你不允许自己不认真,你也就不允许别人不认真。

你心里住着的那股反感,其实不是对别人,而是对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自己,被贴上标签的自己,被要求做个“懂事孩子”的自己,被说“再这样你以后就完了”的自己。他在你心里哭过很多次,也想耍赖过、胡闹过、玩笑过。但他从来没有机会真的做一回那个“无所谓”的人。

你看见了。

你看到那个同事的态度,其实就是你曾经渴望拥有却从来不敢拥有的自由。他好像可以玩笑,可以吊儿郎当,可以说错四位再改口六位,可以被说“认真点好吗”之后不自责,还能甩锅说“这不是我的事儿啊”,还能顺嘴找一堆理由“你手机坏了、系统问题”,还一脸无所谓地笑着。

他做出了你身体里那个“不被允许的你”的全部投影。

所以你反感。所以你气愤。所以你在他身上看到了那个你心里不愿承认的自己。那个曾经被拒绝的、被压抑的、被说“你不能这样”的自己。

你看懂了。

你不急着评价了。你开始知道,那些“不严肃”“不负责”的状态,不一定代表懒惰、不成熟、没有担当。那可能只是某种生命状态的流露,是人在某个时刻对生活的感受方式,是一种他当下的节奏,也可能是他正在维持自己的一种平衡。

你不再急着纠正了。

你也不急着认可或否定,你只是知道,别人活成什么样,与你无关。你的反应,才是真正值得你自己回头看的。你允许他存在,也就开始允许那个曾经被你拒绝的你存在。

你不必把他变成一个你满意的样子。你只需要看着,不评价,不动怒,也不迎合。你像阳光一样,照着,不必参与。你像水一样,包容着,不必改造。

你终于开始知道,宽容别人,其实是你在一点点放过自己。

你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那个可以存在不同状态的空间里。你让世界变得宽了一点,也让你自己自由了一点。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