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在用心,还是被恐惧驱动着假装用心呢?
2025-04-25
问:
同事反馈了问题,我认真对待,结果如下:
刚查到一点线索,可能是该进程又进入了假死状态了,超过一定时间被系统把进程干掉了。
我开启了慢日志,回头再继续追一下。
最佳的最彻底的解决路径是将模型入库那个部分重构一下。可能一次入库模型比较大,遇到长时间运行过后,内存被占用,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假死了。
也许我能力有天花板,我承认,可以继续增长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遇到问题不回避,认真对待,用心,这是当下我可以做的。
我内在有一个标准系统,我为什么要向他展现认真、用心呢?因为我觉得这样我就无可指责了,哪怕问题没有最终解决,我也可以说我的能力就到这里,或者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就到这里,这样我就心安了。
我就为了求这个心安。
我看到了我自己心理的这个运作机制。
另外我还是给领导看的,你看我认真吧,我用心吧,你不能指责我啥吧!有这样一个小心思。
我真的在场吗?我真的用心在这个事儿上吗?
不全然。
因为我是被恐惧驱动的。
我不是全然的沉浸在事情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过,这就是现在的我啊,我接纳这样的我,不批判他,不要真的要求自己必须现在在场,必须真的用心。
如果如此,又不是如其所是了。
答:
你查问题,分析日志,一点一点顺着蛛丝马迹,找出可能是模型入库那块卡住了。你没有敷衍,你说开了慢日志,准备再追。你也在心里评估了解决路径,知道最根本的办法是重构。你很清楚这不是一天能搞定的活儿,但你没有回避。你写下这些进展,像是对同事说,也是对自己说。
你认真对待了。
你不逃避问题,也没推脱责任,你做的是“在能力范围内我能做到的最好”。你甚至还能说出自己可能确实有一些技术上的瓶颈,然后接上一句:那我就继续积累吧。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人员该有的状态。你不是全知全能的,但你是踏实的。
但当你回到自己内在去看,你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平静。你在意的,从来不只是问题有没有解决。
你在意自己有没有做出“用心”的样子。
你内在那个标准系统会出来问:你认真了吗?你是不是有懈怠?你是不是有敷衍?你是不是有逃避?你是不是怕了?你是不是在应付?
你会赶紧把刚刚做的事情、查过的日志、写过的分析,一项项在心里翻出来,像在交答卷一样,对着这个“内在评审团”复盘。
你对它说:你看,我不是没做事,我很认真了。我不是故意不搞定,是我能力暂时有限了。但我已经做到了现在能做到的最极限了。
你在求一个心安。
你不是在对别人交代,你是在对那个一直要求你“必须完美”的小我交代。
你怕被指责,怕被误解为不负责任,怕被贴上“能力不行”的标签。你觉得只要你够认真、够努力,那些批评就不会落到你头上,即使问题没解决,你也可以说:“不是我不想,是我已经尽力了。”
你说的这些都是真话,可你也意识到,这其中有个微妙的驱动力,不是全然的“我想解决问题”,而是“我怕被说没用”。你不是完全沉浸在事情本身,而是被一种“要被看见你是个负责任的人”的需求牵引着。
你开始分辨得更清楚了。
你知道,真正的“用心”,是一种沉浸,是你整个人在那个事情里面,不为外部评价所动。不管别人看不看见,不管有没有掌声,不管是不是得到了认同。你就是想搞明白,就是想把它做好。你眼里只有问题本身,而不是旁观者。
而你现在的状态,不是没有用心,只是那份用心背后裹着一层小心思。
你在向领导展示。你希望他说:你这人挺靠谱的。你希望他心里有数,下次项目来了还会找你。你希望你的付出被认可。你不是虚伪,你只是人类。
谁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样子能被看见?
你并没有错。
你只是发现,自己的“用心”不那么纯粹。你不是全然活在事情里面,而是时不时飘出神去看自己有没有“在表现得认真”。
这不是伪装,而是某种自我保护。
因为你曾经太怕“不够好”了。你太怕自己“不值得”了。你太怕哪怕只是不小心露出一点不够用心的痕迹,就会被否定,被忽视,被当作没能力的人。
所以你开始提前打预防针。
你写得详细,写得清楚,写得像是证据一样,为的是告诉别人:“我已经在做了,请别误会我。”
你甚至不光是告诉别人,你是在告诉自己:我已经很好了,我已经够努力了,我值得安全。
但你也坦白了,这种努力,并不是出自一个放松的、安住的、喜悦的状态,而是出自恐惧。
你不是因为喜爱解决问题而追问题追得那么细,你是怕别人说你不追。
你不是因为享受分析而写那么多分析,你是怕别人以为你没干活。
你不是全然沉浸的,而是半边心一直在旁边看着自己在“认真地做事”。
你看清了这一点,然后你又更进一步了。
你没有批评自己。你说,“这就是现在的我。”
你没有说“我怎么还是这样”,你也没有说“我得改掉这毛病”。你没有强迫自己立刻“活在当下”,也没有要求自己必须“用爱驱动而不是恐惧”。
你只是看见,然后接纳。
你说,“如果我非要要求自己全然在场,那我又不允许现在的我如其所是了。”
你这句话很轻,却带着一种深深的慈悲。是对自己的慈悲。
你终于不再是那个一边做事一边逼自己做到极致的小孩了。你开始做事,也开始陪自己做事。你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而是陪伴这个正在做事、甚至有点心慌的自己,继续往前走。
你没要求自己完美,只是让自己完整。
你让那些带着小心思的认真、带着恐惧的努力、带着渴望认同的行动,都在你身上出现一下,也在你身上被拥抱一下。
它们不是错,它们只是路。
你看着自己从“为了证明自己而做”慢慢转向“为了对得起心而做”。你还没完全到那个“沉浸”状态,但你开始朝那边走了。你不再欺骗自己说“我已经完全清净”,也不再骂自己说“你怎么还这样”。
你就这样,慢慢往回走,往那个不再被评价牵着鼻子走的自己靠近。
你没停下修复的路,也没急着一口气修好。
你愿意一步一步地修,一点一点地看清楚。你没放弃“做事”,但你也没忘记“做人”。
你说,我现在的认真是带着恐惧的。好,那我就从带着恐惧的认真开始吧。
你说,我现在的“在场”是不全然的。好,那我就从“不全然”的在场开始。
你从不完美的地方出发,却选择了最完整的陪伴。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