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不被允许压抑的忿忿感如今重演到了孩子身上
2025-04-26

问:

老大又跑去一个朋友家去玩去了,每周都非去不可,本来叫他别去,天天麻烦人家太不好意思了。结果他还是去了。听到朋友说在他家,我心里就来气了。第一觉得老大没听我的话,第二他去找的是他同学,估计同学又不在家,或者他同学父母不想让他去之类的,但孩子还是死乞白咧的跑去,这就让我心里很气,我觉得他又跑去人家看电视去了,眼睛已经近视了,不想让他整天跟电视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待在一起。

我生气的点有两个,第一个,孩子没听我话又跑去了;第二个,出去可以在广场上玩,不去,还是宅在人家家里;第三个,说是找他同学,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同学躲着不见他,或者他父母不欢迎他,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还死乞白咧的跑去;第四个,跑去看电视,我对接触电子产品就特别反感,只想他出去疯疯跑跑,运动运动,可是我因为从小被限制,长大后特别不爱运动,所以也很少带孩子出去运动,另外因为经济压力的原因,周末也不得休息,还得干活,也就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

也许原因还在于我吧,但我也觉得很无奈,一方面想着多赚钱,一方面还得陪孩子。

就这样陷在自己设置的困境里。而且从小被不允许的太狠,对玩一点兴趣也没有,或者玩也是心不在焉的。

我感觉中国家庭有好多都是这样的,被使劲控制着,又没时间陪孩子,而且还觉得不陪孩子是正常的,但其实造成了孩子天性被压抑,情绪被压抑。

可惜自己没有好好的深度疗愈的时候,根本无法不控制孩子。

比如我这些日子的探索,知道自己内在控制欲很强,知道自己不被允许太狠,所以长大得到机会了就巨大反弹到孩子身上,但是遇到事儿后还是会生气,压制不住想教训孩子。

然后还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转念一想,孩子健康,学习成绩尚可,叫做的家务都做了,学习也完成了,给他一些空间去玩,或者陪着出去玩又能怎样呢?可是自己内心提不起劲儿来去玩,而且想着要赚钱,想着可能的失业,瞬间就没了任何玩的兴致,就想琢磨着如何挣钱,如何能确保自己安全,等等。

可孩子的脑袋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他们就只想着自己的玩。有时候看着他们就想着玩,就特别生气。

一连串的行为模式。

我还是让朋友控制着电视,别让孩子天天就跑他家里看电视去了,我感觉这个控制模式又是小时候我父母对我控制的一个重现,当然本身也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因为很多孩子被电子产品毁掉了,因为无法自律、自我控制,本质上我们并不相信孩子有自我负责的能力。

本来说孩子如果中午12点走,我带老二去学校参加玩亲子活动后回来送他去,结果11:30到家,他已经不在家了,估计很早就去了那边,那一瞬间其实我也生了一点气,觉得孩子一天就惦记着玩,不过瞬间也就平复了。

孩子自己走了4,5公里去的,想想这是他愿意的,那就随他去吧!也不能把孩子控制的气都喘不过来。这样发生悲剧的很多很多。

说到底,一切的气还在于我过去不被允许的,他现在都在做,我看着就气,凭啥你能我不能,是内在那个小孩子不服、委屈。

阳明先生的去人欲存天理就是这。在这个细微处。

我听到我身体里在说:

不允许这个,不允许那个,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敲碗,不能剩饭,小时候吃饭我会躲着我父母去我爷爷奶奶桌子吃,不允许乱画,不允许把父母插的苕秧子给弄坏,不允许抽烟,不允许看电视。

我心气忿忿的在说: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那你们生我干啥?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但是不敢说出来,就压在心口里,忿忿的。

我深深的回溯,回溯到那种身体感受里去。

我当时忿忿的,现在孩子又重复我以前的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为,招致我生气,之间的这层气愤的关系我还没联系起来,怎么回事?

答:

有些情绪,不是今天才有的。
它们藏得很深,深到你以为,已经过去了。
可就在一个很普通的午后,孩子又一次跑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它们又涌了上来。

生气,一瞬间就炸开了。
第一反应是,孩子又没听话。
第二反应是,他是不是又跑去宅在人家家里,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第三反应是,别人的孩子会不会不想搭理他,他还死乞白赖地跑去。
一连串的不舒服在心里炸成了一团,没法不理它,也没法马上平静下来。

其实理智很清楚,这些事本来也没那么严重。
孩子健康,学习尚可,家务也做得来,功课也没耽误。
偶尔出去玩一玩,本来也无可厚非。

可是情绪不是讲理的。

真正涌上来的,是一种又旧又新的怒气。
小时候那些被限制、被压抑、被不允许的经历,一下子就复活了。

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敲碗,不能剩饭;
不能乱画,不能把父母插好的苕秧子弄坏;
不能抽烟,不能看电视。

一条条规矩砸在脑袋上,密密麻麻,呼吸都透不过气来。
小时候的自己,明明心里气得想爆炸,想冲着父母大喊“你们干嘛要生我”,
可又不敢说,只能憋着,只能压着,只能把怒气埋在身体最深的地方。

那种憋屈,那种无力,那种被控制的痛感,没有真的过去。
它们只是躲起来了,等着某个时刻,重新跳出来。

这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重复着当年自己不被允许的那些“叛逆”,
怒气就顺着身体记忆爆发了出来。
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
而是因为身体里那个受伤的小孩在喊:凭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
凭什么你能自由自在地玩,我小时候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

原来真正生气的,不是孩子。
是那个小时候没能自由呼吸的自己。

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心里其实又多了一层愧疚。

一方面,想控制孩子,怕他被电子产品毁了,怕他学坏,怕他将来走上弯路。
另一方面,又知道自己的控制里,裹着太多太多未被安抚的恐惧、愤怒、委屈。

你试图告诉自己,孩子的世界跟你的世界不一样。
他们没有经济焦虑,没有生存压力,脑袋里只有今天的快乐和今天的玩。
可你又忍不住去想,要是现在不好好管着,将来会不会后悔?

于是陷入了自我拉扯。
一边是想放手,想让孩子自由一点。
一边是害怕,害怕一放手,孩子就会掉进深坑。

控制的本质,是恐惧。

控制是想把不确定性关进笼子里,让未来可预测,让自己少受点苦。
可是人活着,怎么可能没有不确定?
孩子活着,怎么可能每一步都按照你的想法来走?

你知道啊,可还是会控制。
因为那个小时候被控制得透不过气来的自己,还没完全痊愈。
所以才那么容易在孩子身上,重新上演同样的剧本。

你以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
其实是在试图通过掌控孩子,来弥补自己过去无法掌控的人生。

认清这一点,很痛。
但也很真实。

有一瞬间,你也想开了。

孩子自己走了四五公里去朋友家,这是他的选择。
他愿意的,他有力气,有兴致,有一股不怕被拒绝的劲头。
这种生命力,何尝不是一种可贵?

只是你的恐惧,让你只看到坏的一面。
只看到电视、近视、电子产品成瘾,
却很难第一时间看到孩子身上那股旺盛的活力,那股向着世界敞开的意愿。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
孩子愿意走四五公里,只为找朋友,哪怕被冷落也无所谓,
这不正是小时候那个你,曾经渴望却没有机会去活出来的生命力吗?

如果不是被管得太死,
如果不是太害怕出错,
小时候的你,也许也能有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勇敢。

所以,生气的背后,是羡慕。
是失落。
是心底那个声音在说:我也想那样啊。

我也想无忧无虑地玩,
我也想不管父母的脸色,随心所欲地跑出去疯。
我也想有个空间,可以容我自由生长,而不是一举一动都被盯着、管着、批评着。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会慢慢软下来。

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糟糕的父母。
并不是因为坏才控制,而是因为曾经受过太多伤,还没来得及痊愈。

原来自己并不是恨孩子,
而是因为太心疼那个小时候无能为力的自己。

当你愿意把这份疼惜也给到孩子,

愿意在生气的时候,不是立刻压制自己,也不是立刻指责孩子,
而是稍微停一停,抱抱心里那个小小的自己,
那么,即使还是会生气,即使还是控制欲上头,
你也已经在一点点地,往自由走了。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不是靠讲道理就能改变的事情。
它需要的是,一次次真实地感受,一次次真实地回头看见。

一次次在自己想要发火的时候,
哪怕晚一秒骂出口,晚一秒敲打自己,
都算是一次小小的胜利。

孩子在长大。
你也在长大。
过去没有被允许的自己,
也在通过一次次的冲突、一次次的疼痛,慢慢被允许回来。

也许,这就是命运给的修行路。
不在庙堂,不在山林,
就在一个又一个微小到几乎被忽略的日常情境里,
在一次次愤怒、一次次痛苦、一次次自省里,
一点点地,走回自己心灵最深的地方。

没有白走的路,
没有白疼的痛。
每一次生气,每一次忿忿不平,
如果你能停下来,
哪怕只是短短一瞬,去看见身体里真正的声音,
你就在悄悄疗愈自己了。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正在做一个【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卡顿、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把它们写出来、说出来、变成你的语言系统。你不需要会写,只需要愿意开始。不做课程,不讲方法,只一起动手,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
如果你也想加入,就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陪跑】两个字,我把你拉进来。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