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不愿下埋藏着不愿意被规则、强迫逼迫着的小小的自己
2025-04-27
问:
内观疲累完毕,一个念头跃入脑海,今天的书还没写呢。
我看到一丝不情不愿升起。
紧接着我看到有个声音说,可以把昨天设计的那个章节写了。
还有我可以就从这个不情不愿的情绪入手去写啊!
我看着这个不情不愿,然后切入到写书那里去,有什么不好呢?让生命自由自在的流动。
什么都可以。
我看着这个不情不愿。
因为这意味着我又要陷入一种规则下,一种你必须做什么的带着点强制下。
我小时候那种你要我做啥,你规则要我做啥,尽管我会表面顺从去做,但心底里是带着抵触情绪的,甚至故意给你不做好,故意出岔子,故意给你找难堪,但是又让你说不出啥话来。
我看到了这一层小心思,小伎俩。
当我再次闭眼内观,我看到好多好多类似巧克力桶的那种小桶铺满了地上,里面装的也是巧克力色的什么东西。
我看到了很多空空荡荡的椅子。
我念头里浮现起蚂蚁两个字。
写书吧!我说。
似乎抵触没那么强了。
答:
有时候,人并不是因为真的累到动不了,而是因为心里某个角落,悄悄升起了一点点不情不愿的情绪。
刚刚,疲累的感受还在身体里缓缓流动。那种像沙漠黄昏一样的昏沉感,仍旧残留着,像一层薄雾,轻轻盖在神经上。但就在这个氛围里,一个念头突然跳了出来:今天的书,还没写呢。
几乎是同时,心底里也升起了一股很细微的抗拒。不是那种剧烈到让人情绪爆发的抗拒,而是那种淡淡的,像水汽一样在空气中弥漫的,不想动,不想被催促,不想进入某种规则体系的感觉。
我没有急着驱赶它。
我停下来,静静地看着它,就像看着一只刚从洞里探出头的小动物,警觉又胆怯地在地面上嗅探。我对自己说,可以用昨天设计的章节入手去写。也可以,干脆就从这一丝不情不愿本身,开始写起。
一切都可以。
让生命自由自在地流动,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一定要设定一种唯一正确的姿态,去面对所谓的写作?
为什么不能带着自己的真实状态,哪怕它是抗拒的,哪怕它是勉强的,也依然可以,动笔?
我看着这个不情不愿,感受着它在身体里微妙地荡漾开来。
它告诉我,它的背后,其实藏着一种被迫感。
一种小时候很熟悉的味道。
那时,大人们设定了规则。你应该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你要听话,要完成,要达到标准。否则就是不乖,是不被爱的,是要被批评,甚至被惩罚的。
小时候的我,表面上是听话的。
表面上是顺从的。
该做作业的时候做作业,该练琴的时候练琴,该考试的时候考试。
但心底里,有一股微弱却固执的逆反,在慢慢积累着。
我开始用一种很隐秘的方式反抗。
不是公开地对抗,不是直接地拒绝,而是用一种含糊其辞的敷衍,用一种若有若无的不用心,用一种表面上完成了、实际上却留着破绽的小伎俩,来表达心底那句无声的抗议:我不是真的心甘情愿。
今天,当我再次面对“该写书了”这个念头时,那股旧日的情绪又浮了上来。
不是针对写作本身,也不是针对当下的我,而是针对那种被规则推动着、必须完成某件事情的感觉。
我看着它,带着一点点怜惜。
它其实不是我的敌人。
它是那个小时候,被压抑、被忽视、被催促的小小的我,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他的感受。
闭上眼,我继续往内探去。
在意识的深处,我看到了一地的小桶,像是巧克力桶,一只只整齐又散乱地铺满在地上。它们有的盖着盖子,有的敞着口,里面装着棕褐色、柔软又有点黏腻的东西。
它们安静地待在那里,既没有张扬,也没有抱怨。就只是那么静静地存在着。
一旁,是很多空荡荡的椅子。
那些椅子空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又好像早就习惯了空着。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微的寂寞感,但并不刺人,只是淡淡地,像旧纸张的气味,混在岁月的光线里。
然后,一个词浮现了上来:蚂蚁。
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蚂蚁。
也许是因为蚂蚁总是默默地搬运,默默地劳作,不问结果,不计较得失。
也许是因为在这种庞大的世界面前,每一个个体,本就是那么微小、那么卑微,又那么固执地活着。
写书吧,我对自己说。
不需要等到完全无欲无求的完美状态,不需要等到情绪完全平静、动力充足、热情满满才动笔。
可以带着这一点点不情不愿,可以带着这份脆弱和勉强,可以在这份真实之中,一点一点地,把自己写进去。
抵触感,似乎也没有那么强了。
因为我允许了它存在。
因为我不再逼迫自己必须在写作前,先成为一个“完全状态”的人。
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不是消灭所有的抗拒,不是用理性把一切情绪压下去,而是带着它们,继续向前。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创作需要一种光鲜的状态,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被赋能。但其实,更深的创作,往往是在最沉重、最平凡、最不想动的时刻发生的。是当你带着真实的疲惫,带着真实的不情愿,依然坐下来,依然选择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真正的连接才悄悄发生。
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连接。
在疲累的身体里,在微弱的抗拒中,在那些巧克力桶和空椅子的安静包围下,我重新看到了自己,也重新看到了那条生命的小河,它从不需要华丽的开场,从不需要铺陈的铺垫,它只需要,一点点流动。
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
哪怕只是一个字,一个词。
都是值得的。
而这一切,从允许自己“什么都可以”开始。
从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从接纳自己仍然会抵触、仍然会偷懒、仍然会找借口开始。
生命,不是完美主义下才有资格展开的。
它就在这种一边摇摇晃晃、一边又悄悄坚定的小步子里,慢慢生长着。
今天,我选择了这样一种姿态。
带着困,带着乏,带着小心思和小脾气,带着一点点不情不愿,却依然写下了这段文字。
没有强迫,没有对抗,没有隐藏。
只是,和自己,好好地,走在一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