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用六:利永贞
2025-05-05
用六:利永贞。
这是坤卦的终爻。若乾卦以“用九”为终结之用,象征天道的圆满,那么坤卦的“用六”便是地道至极之终,是顺德行满之后的果位显现。不同于乾之“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的极致动态,坤的成就,藏于柔中、守于顺下、不发而成。用六虽无具体爻辞,但以“利永贞”二字,道尽坤德的究竟之道。
“永贞”并不是单指“恒久的正”,也不是强调一时一地的守正之举,而是贯穿全局、始终如一的内在正性。“永”是时间的穿透力,“贞”是内在不动的中轴,它不是表态,而是状态;不是一次选择,而是一生之德。
如果理解成“坤道只有永远保持其正、其顺、其承,才能呈现出善终、大终之相”,非常贴切。因为“正”在这里,并非道德评价,而是“合道”的状态,是内在的那种“不偏”“不僭”“不躁”的本然。坤之为坤,就在于它从来不试图取代、不试图争抢,它只是在那儿,承天而行,光被万物而不自耀。
正因为这种德性没有“成名”的需求,反而成就了最大的圆满。“以大终也”——那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终身的合道,是历经六爻所有考验之后,仍能不改其心、不失其正。
但这正是最难的地方。因为真正的“永贞”,绝不是没有起伏、没有情绪,而是在起伏之中,仍不离根本。在面对挑战时,不急于证明;在面对不公时,不急于翻转;在面对误解时,不急于辩白;在面对成功时,也不自满、也不越位。它之所以“利”,不是因为它带来功利上的得,而是因为这种“永贞”本身,就是最大的合时、合宜、合势之道。
就像一块厚土,被无数脚步踩过,却从不反抗。不是软弱,而是内在有足够的承载力,知道自己是生命万物的托底者。坤的智慧,不在开创,而在承接;不在高扬,而在容纳。只有内在稳定如地、广厚如壤,才能承接乾天之阳气,才能无论世界如何变动,自己依然处在位中、守在道上。
“用六”之“用”,可以理解为大用、终用,是对六爻实践的一种总成。如果说前面每一爻都在考验坤德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潜、田、终日、自试、飞龙、亢——那么“用六”则是完成这些阶段后的总体现:是否还能回到那个本原的、无所欲的、不生我执的状态?是否能在各种成就、荣誉、挑战、误解之后,仍然守住那一点“贞”?仍然安然地做土,不想变为龙?仍然不羡飞升,不渴望夺位,只愿万物资始,从此而生?
所以说“以大终也”。这是最大的一种“终”——不是死亡之终,而是德行圆满之终,是活出一个生命合道全程之后,那种不言自显、不动自容、不争自全的终极状态。
但这样的“终”是多么难以想象的。因为人之常情,总是要有所成、有所立、有所名。当坤之人走到“用六”这步,如果内心没有经历过万象浮沉的洗礼,没有对“为谁而做”“为何而动”进行彻底看透,那么极有可能在这一位上生出“我也该有光芒”的心,那便是离道了。
坤之道的终极修行,不是“我要忍住”,而是“已然无须忍”,不是压抑了表达,而是根本无须表达。不是说“我不争”,而是压根起不了争的念头,因为那份对“正”的执守已深植心中,不再依靠意识控制,而是一种本能性的回到、一种习惯性的内归。那就是“永贞”。
这也是一种终极的自由。真正的顺者、承者、地者,不是消失的人,而是能接住一切、不被任何情境带偏的人。无论赞美还是贬低,都不动其心;无论孤独还是热闹,都不动其形;无论被需要还是被抛弃,都不改其位。这份从容,就是坤的极致。
如果反观当下社会,我们常常把“正”理解成标准,把“顺”理解成压抑,把“承”理解成委屈。所以,当有人坚持做一个默默支撑团队、家庭、关系的人,他常常感到孤独无援。而用六提醒的恰恰是:只要那一份“永贞”没有动摇,这种“顺”是有其大用的,它是整个系统的地基,它是道得以通行的基础。不是你看不到结果,而是你本身就是结果。
“利永贞”,所“利”的,从来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整个人生命路上的根本利。那是一个人对自我定位的彻底安顿,是一个灵魂在时间长河中不再被摇动的起点。
真正的“坤德之人”,从不在外面争取什么,他只问自己是否还在位中,是否还守其贞性。即便外界百般不识,他的那份不动,也会成为天地之间最稳的那一根轴——他不言不动,却让他人自知方位;他不争不夺,却让万物归于秩序。
“用六”是地道最后的提示,也是修行者内观的最后一道关口。若能真守“永贞”,那便不再问“我是谁”,也不再求“我要怎样”,而是成为那个无所不容、无所不承的“地”。这是坤的圆满,是大终之象,是静中含光、不语而成的终极修为。
这一刻,无咎,不必言得,无须再求。一切已然,皆可静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