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的贤者隐,替天行道
2025-05-05
天地闭,贤人隐。
这不是一个诗意的逃避句,也不是美化退让的借口,而是一种对时势深刻体察之后的安身之道。
天地闭,是整体性的闭塞之象。并非单指天象、地理,而是指乾坤之气不交、阳刚不升、阴柔不承,万事不顺、万象不通。一个人若细心体察当下的气场,是可以感觉到天地之“闭”的:人心浮躁,话语急促,信息纷乱,节奏扭曲,判断失准,关系崩塌。这种时候,若仍以常态思维运作,仍欲奋勇争先、力争上游,就好比在封闭的屋子里开窗取风,气不通,力无出,反而反噬。
所以贤人隐。
隐,不是退,而是守。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乱动。不是不爱世事,而是不执干预。
真正的隐,是一种结构感知力。当他看到气场紊乱、逻辑错位、人心盲动之时,他选择不再说话。他不解释、不对抗、不随波逐流。不是因为他冷漠,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发声是徒劳的,行动是受限的,言语是容易被曲解的。
他懂得“风不来,帆不扬”。他不强扬帆,而是把帆收好,扎稳船体,静待有风。
现代人的“贤人隐”,可能不是归隐山林,而是关闭朋友圈,删掉社交软件,不主动回应无谓之争,不对每一个公共议题都表态。他开始把注意力从“说了什么”转向“有没有站稳”。他知道,真正的表达,不是反应,而是节气到了、位置合适时的一次“顺势而语”。
这种“隐”,也是一种“内转”。不是封闭世界,而是转身内照。他开始整理自己的念头、身体、空间,开始觉察什么是真实的感受、真实的需要。他或许开始减少说话,开始每天看天光的变化,听孩子说话时真正听进去。他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活在外面,活在期待、比较、证明和慌乱里。现在,他愿意回来。
天地闭,贤人隐,是一条觉醒者的退路,是一张愿意回头的船票。很多人直到精疲力竭,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封闭系统里挥拳,打不穿风,击不碎局。这个时候,若能安下心来,收摄身心,不急着修复关系,不急着表演勤奋,不急着做出决定,只是单纯地,静静地,隐下来。
不解释自己的不说话,也不期待别人理解自己的安静。隐,是为了等一个更适合的时间点。那时再说,不费力;那时再行,不逆势;那时再见人,彼此都更清澈。
坤道中的“隐”,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承载。当风不来时,不去造风;当天未明时,不提灯走远。真正的顺,是知道什么时候该不动。
天地闭,贤人隐,是一种宇宙层级的节律意识。而愿意“隐”下来的人,已经是与节律共振的人。
这世间最安稳的力量,从来不是强者的宣告,而是贤者的隐身。他不喧哗,自有力量。他一息不乱,便在替天行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