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专注的自由:为什么我愿意让生活乱七八糟
2025-07-04

当我选择专注于一件事时,就注定放下了很多事。

专注是一种极大的自由,它让我的时间和心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地方,让我不需要把力气分给每个细枝末节。我始终记得那句“除了核心的事,其它都乱七八糟”。这句看似随意的话,背后是一种对生命秩序深刻的排序:我愿意在乱七八糟中保持安宁,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事,值得我用一切换取。

在通勤的地铁上,我曾因为看文章入迷坐过站,又往回坐,再次坐过站。我笑自己狼狈,但我心底并不后悔。那时我刚进入新媒体行业,研究内容、打磨表达,这些事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注意力。和别人相比,我显得有点心不在焉,也确实丢过身份证、电脑和包,家里鞋袜衣服散落各处,办公桌乱到无从下手,可我依然心安理得。

我从未因为生活的零乱而感到羞耻,也不曾因为他人的目光而放弃专注的乐趣。对我而言,收拾整齐和时间管理不是不可或缺的美德,它们只是被高估的秩序幻象。

专注需要空间,而空间来源于放下。

很多人羡慕那些能专注于核心事务的人,却不愿意放下对琐事的掌控。他们不想让客厅乱、不想丢东西、不想漏掉任何一个提醒。可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人无法在保持全方位完美的状态下持续创造真正重要的价值。

我愿意放下对整洁的执念,放下对条理的过度追求,放下对“做一个合格大人”的焦虑。因为我深知,无论桌面多么干净,也无法替代持续创造的成果带来的充实与宁静。

查理芒格的朋友曾这样形容他:“查理聪明、好奇、专注……而且有点心不在焉。”心不在焉,是指对别人,不是对自己。他专注于需要专注的事,以至于对不重要的事失去了兴趣。

我理解这种心态。进入一个深度专注状态时,时间会在指间流走,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像空气一样被忽略。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幸福。外界的混乱无法干扰我的思考,生活的零乱无法阻止我的笔写下关键的句子,甚至忘记吃饭也无法影响内在流淌的灵感。

生活中很多事并不重要,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放下这些不重要但量大的事,让注意力保持干净,是一种节省生命力的方式。有人会说:“随手把钥匙放在收纳盒里不费力,整理桌面也不需要花费思考。”可是,每次整理、寻找和管理小事,都在消耗可贵的专注力和意志力。

我宁愿把这些小事的代价用来换取长时间的专注。我不想因为在琐事上追求“好”,而错过了真正重要的“好”。那些能被钱、时间或别人帮忙解决的小麻烦,并不值得我亲自投入太多心力去计较。

乱七八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排序。

我曾坐高铁坐过站,曾在飞机上落下电脑,曾在出租车上丢过包。我曾在出门时找不到车钥匙,在直播前找不到眼镜,在早晨找不到手机充电线。但这些乱七八糟,换来的是更多留给写作、阅读、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我不会强迫自己去成为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通常是效率最低的状态。若一切都要亲自打理到极致,就会失去处理真正重要事务的时间,也会失去持续稳定产出的节奏。

有人会说,乱七八糟是拖延、懒惰和缺乏自律的表现。但我认为,它是专注的副产品,是价值排序后自然产生的结果。

乔布斯曾说:“专注就是学会说不。”说“不”的对象不仅仅是别人,还有对生活细节中秩序感的执念。选择专注在核心事务,就意味着要和“整洁”的幻觉告别,与琐碎的秩序和解。

支撑专注的是安全感与被支持的关系。

我的身份证后来不再常丢,不是我改了习惯,而是因为身边有人提醒。专注不意味着忽视他人带来的帮助,而是在获得支持时更专心做真正重要的事。

当一个人专注时,他需要周围的环境包容他的“不完美”。这些“乱七八糟”并不会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而是被环境吸收和容纳,转化为专注的保护伞,让专注持续发生。

生命中没有绝对完美的状态,但可以有完整。

完整意味着你愿意接受那些和专注相伴而生的混乱,愿意在混乱中保持笃定,愿意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这并不是推崇懒散,而是珍惜专注带来的成果感与自由感。

我始终相信,一件真正值得投入的事,远远比整洁的书桌更能定义我的人生价值。鞋子散落在客厅、衣服搭在椅背、办公桌堆满草稿,这些都是我选择专注时的代价。而这份代价,值得。

选择「除了核心的事,其它都乱七八糟」,并非自豪或羞耻,只是我接受了这样完整的自己。

当我专注地写完一篇文章、完成一次深度思考、推动一个有价值的项目落地时,我心中生出真正的宁静与踏实。它们让我不再在意桌面上的凌乱,也不再计较窗台上的灰尘。

这份专注,让我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上,走得更远、更坚定,也更快乐。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