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易疲劳体质,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2025-07-04
精力的本质是身体和心的自由流动,只有当内在与外在都通畅时,人才会真正充盈而安稳。
起初我也困惑,为什么只是走进地铁、应付一场会议,就已经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力气;为什么周末才做了几件小事,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样,倒在床上不想再动弹。直到逐步察觉,疲劳并不只是因为做了多少事,而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慢性缺乏修复,心在持续紧张消耗,而意识在无声内耗。
身体的疲劳大多源自微量缺失、睡眠负债和肌力不足,这些是转变为高精力状态最先要调理的根本。
很多人不自觉长期缺乏维生素D,缺乏B族维生素,常常在办公室、室内宅着,连最基本的每日阳光暴露都不足,使得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几乎为零。更别说那些日夜被各种“待办事项”裹挟着无法睡足七小时的夜晚,一天拖欠两小时睡眠,五天就欠下十小时,连基本的修复和排毒都无法完成。当体力下降时,哪怕只是多走几步路,都像负重前行。若想恢复精力,先去做一次全面体检,排查贫血、甲状腺、微量元素,确认是否有隐藏问题;若确认无病态原因,就要尽快从每日多晒太阳、多吃深绿色蔬菜和补充微量营养开始修补底层能量系统。
养成深睡觉和午间小憩的习惯,是高精力状态的保障。
一个人白天精力充沛的程度,与前一晚深度睡眠的质量高度相关,而非仅仅睡眠时长。无深度睡眠时,即使睡了十小时也会疲惫无力,而深度睡眠充足时,睡六小时依旧神清气爽。每日固定作息,哪怕睡前冥想十分钟或者泡个热水脚,都能帮助大脑从紧张中脱离,进入深度修复状态。而午间二十分钟的闭目养神,会成为打通下午精力断点的关键节点,尤其对于需要持续高效思考的人而言,是恢复大脑葡萄糖供应的宝贵窗口。
体力的提升需要持续温和地锻炼,而非一时的猛冲猛打。
许多人为了“变得高精力”,盲目选择高强度的跑步、深蹲或无氧训练,结果没坚持几天便因疲劳反而变得更加无力。恢复体力的正确方法是:每天保证30分钟散步或拉伸,或以低强度、可长期持续的瑜伽、太极和慢走开始,让肌肉和骨骼重新适应运动带来的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的提升。当体力稳定时,逐步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和抗阻训练,每周锻炼两到三次,让身体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对抗久坐和精神内耗引发的疲劳。
心的疲劳常因持续内耗和过度焦虑,必须通过觉察和重构认知模式去化解。
许多时候,“累”的根本并非行动本身,而是行动前后的焦虑和不确定感。想做某件事,脑海里浮现“做不好怎么办”“别人怎么看我”以及“要做得完美”的想法,于是尚未开始,内心已消耗了巨量能量。一旦行动后又反复纠结和自我批评,精力便被彻底榨干。真正能让人轻盈起来的,是允许自己不完美地行动,不被结果捆绑,先做五分钟,再做下一个五分钟,让行动自然带动情绪的转化,而非让想象拖垮身体。
真正的休息是身心都放下的休息,而非刷手机时的假休息。
许多人会在疲惫时刷视频、刷社交媒体,以为是在放松,结果信息流刺激大脑持续分泌多巴胺,反而使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更深的疲倦与心累。真正的休息是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做几次深长缓慢的呼吸,让自己觉察到每一次呼吸时胸口的微微起伏;或是在阳台的阳光里静静坐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微动,让目光放松。这样的休息,是让神经系统回到平静,重新蓄积能量的休息。
养成单线程、节奏清晰的生活方式,才是高精力生活的底层结构。
看似高精力的人往往并非做了很多事,而是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做完后才切换下一件。他们避免被过度的碎片化信息打断,让大脑保持单点聚焦,从而以更小的消耗完成更多的行动。同时,高精力的生活意味着节奏清晰:什么时候是工作时间,什么时候是锻炼时间,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什么时候是独处时间,每一个时间段都被完整地过好,而非混杂在一起,让大脑和身体陷入持续的应激状态。
学会识别自己的精力模式,顺应自然节奏,是恢复充沛精力的智慧。
有些人属于晨型,早晨精力充沛适合完成最重要的事;有些人是夜型,晚上思维更敏捷,不宜强行改变自然节奏而盲目追随外界节律,而是要根据自身节奏安排最合适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当我们尊重自己身体和心的自然节律,顺势而为时,能量会流动得更加自如,而不是违背节律强行榨取身体能量。
社会环境对精力水平有持续影响,主动选择养分充足的人际和信息场域,是保护精力的重要策略。
长时间与悲观、抱怨和消极的人相处,会使内心持续被拉低频率,消耗原本有限的精力;持续接触恐慌、负面和碎片化信息,也会让大脑处于警觉和焦虑状态,难以真正放松和恢复。如果想变成精力充沛的人,需要在社交和信息输入上“断舍离”,多接触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让自己在交流中被滋养;多摄取有深度、有温度、有建设性的信息,让内心稳定而丰富,减少无意义的信息刺激带来的能量损耗。
生活中真正让人恢复精力的往往是小而确定的幸福感,而非短暂的刺激和奖励。
无论是清晨醒来喝一杯温水,晨光中散步的十分钟,还是写完一个清单任务后在本子上划掉时的成就感,这些小而确定的喜悦,都能让人重新获得内在的力量和满足感。当我们习惯在生活中不断累积这样的正向小循环时,精力自然会像一股稳定的清泉,持续涌动。
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并不是成为一个永动机,而是学会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能量,并及时让能量获得补充。
真正高精力的状态并非无休止地工作和行动,而是懂得在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在需要全力以赴时毫不吝啬,在需要休息时毫不内疚,像风一般灵动,像水一样柔和,像大地一般稳定。当我们能够同时兼具这样的动静转换能力时,才真正拥有了可持续的充沛精力。
一个充满能量的人,首先是一个内心稳定、情绪温暖的人。
疲劳往往是情绪未被妥善处理的结果,真正让人精力充沛的,是从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开始。每天抽出十分钟写下今天值得感恩和开心的事,哪怕是一顿简单美味的晚餐,一次温暖的对话,都会让内心柔软下来,让生活重新焕发出生机。
当学会将照顾身体、管理情绪、节奏生活、深度休息与稳定心境结合起来,疲惫终会消散,身体恢复轻盈,心恢复热忱,行动恢复灵动,我们将从易疲劳的体质,变成真正精力充沛的人。
如夜话,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