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293读《论持久战》,战略相持,最黑暗的黎明我们需要什么?
2024-07-18

(三七)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段之末尾,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争。

说到核心点,日本胃口太大,第二中国地太大,所以它哪怕投入数百万军队,撒到诺大的土地上,也会变成微不足道的兵力。

这便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大的战略空间,腾挪空间,以及跟他死磕的空间。

假如说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地盘,没有这么多人,这一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所以这我就理解了中国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力求统一,力求人丁兴旺了。

说到这里,我真为当年搞出计划生育这个政策的那位专家干到羞愧,我不知道他是真担心人多了养不活发生动乱,还是有其他阴暗目的。

我总觉得人口的增减应该让他自然发生,而不应该太多人为干预。

原因是啥呢?人遇到问题,他一定可以想出解决办法来的。

正是因为地大人多,日本人必然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到此时,他们退而求其次,既然这块土地我永远也不可能占为己有,那我就烧光、抢光、杀光,搞伪政府搞欺骗搜刮老百姓,搞野蛮政策,而野蛮政策更会激发起人民的反抗和对日寇的憎恨,复仇由此不休止发生,而复仇心理从正面意义上讲,却是有利于更加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

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

为什么空虚?昨天文章已经回答,400万军队分散到全国2000个县城,一个城市才2500人,再分散到镇上呢,更少。

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有效的控制中国所有地方,空虚不可避免。

如果她能投入2000万军队,也许能行,可惜日本当时总人口也不过6000万,能做到1/3成为军人么?不可能。

所以啊,正因为广大的空虚地带,那就是我们的广阔天地。

我之根据地穿插在敌人大据点之间,耗不死你。

不过要组织起这么多根据地,体现的却是极高的信仰力,极强的号召力,极强的组织力。

试问当年谁做的到?

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因中国技术条件一时未能完备,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

毛主席不仅在战略上粗线条的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还在具体的战略上给予详尽说明。

我想只要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怎么干了吧!

那就是在战略相持阶段,既要保存我之生力军,也要利用我之优势发展广大的敌后根据地,兵依托根据地最大化骚扰敌人,消灭其有生力量,促使他们内部尽快朝劣势转化。

十分清晰的实施方案。

做吧!同志们。

而且还有山西的榜样了。

后来的发展态势过去其然,我们越干越勇,越干士气越高,敌人则相反,疲于奔命,士气低落,逐渐地一步步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着。

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

当然,不是只有好的形势。

因为敌人可不想那么轻易就放弃他们的战略,更不会甘于放弃他们费尽心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到的地盘,所以他们必然投入重兵、重资源,意图打垮、消灭我们。

这是可以预见的,困兽犹斗。

自然,我们损失会大,自然我们会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

即便如此,只要眼睛盯着最终的目标,以及毛主席给出的清晰而无比英明的战略路线。

克服一切困难,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我记得了小时候读到的一篇文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确如此。

不仅要勇呢,还得有必胜的信心,乐观的精神,这才能保证意志永远坚定如一。

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做好心理预期,十分重要。

明确的指导我们实力之弱,要实现形势逆转,必然是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的,这个心理准备一定得有。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此处最坏的打算不一定是我之彻底败亡,当然这种极坏、极差的预期做好更好,了不起杀身成仁嘛!好一步的最坏打算,我们惨胜,不过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人力的、财力的、时间的。

有了最坏的打算,自然事无巨细,极其认真地为最好做准备。

通常这样的结果不会太差。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主席如是说。

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

毛主席继续讲我们的实际痛苦。

如此有预见性,难怪到地方工作建设根据地的同志们,根本不慌。

因为一切可能性他早有预知,有准备方案,还慌什么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汉奸、经济困难、伪政府一定会出现,那咱们就用咱们已经准备好的,或者经过验证的策略对付他嘛!了不起有些地域差异,时空差异,咱们随机应变。

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中。

哪能没有革命胜利的信心呢?

我似乎找到了革命战争时期咱们革命党人那种坚定信仰的根源了。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们内部,因大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情绪将严重地增长。

自古如此,凡人皆如此。

但凡遭遇一点困难、挫折,就是退缩论、妥协论、投降论,悲观情绪。

既然如此,能说则说之,不能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及结果让他改变,或者任它去也,但凡对我不利,甚至严重干扰革命,该消灭就消灭之。

手段很清晰,策略很明白,干,就完了!

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

生活上艰苦,抗战将极其坚固、困难,但我们拥有值得拼全力一搏的未来,民主独立,新中国,全国人民当家作主。

因此毫无动摇、坚持一致的抗战到底不是一句空话。

熬过去,霞光万丈,一片坦途。

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

中国之弱,不仅在于表面的、客观的国力之弱,更在于组织不力,一盘散沙。

这也正是日本敢于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以小国去打大国的底气。

因此我们自然要结束我们一盘散沙的状态。

人心齐,泰山移。

此阶段中,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毛主席作出这个结论的底层逻辑在于,我们是正义的,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全人类都爱好正义。

这是其一。

其二,日本惨无人道、野蛮的战争手段,滥杀无辜,烧杀抢掠,这不是军队,而是土匪,这样的事情曝光出去,会赢得人性里普遍的同情。这是无可怀疑的。

其三,我们戮力同心,艰苦奋斗,乐观意志,以及我们因为这些产生的不断递进的战果,不仅带给自己人民胜利的希望,也给了外部支持的正当性和必然理由。

自助者天助!

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

日本由于它的困境,不得不转向更软的软柿子或者更有可能的机会,去发动战争,以获取他所必须的战略资源,或者是战果,凝聚国内共识。

这是必然的。

一个地方遭遇重创,可以预知的想法就是如此。

这也是基于人性的。

但那样,其实是短视的做法,虽然短视又不得不为,这就是他们的困兽犹斗。

我们非常乐见他们那样去做,因为他们给自己树立更多敌人,就相当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外部支持。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由此而成。

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

人民战争之汪洋。

所以古兵法讲,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呜呼哀哉!日本不读兵法。

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

这也是人性。

当自己的付出,无论是汗水、鲜血、努力,甚至是生命,得不到上级长官承诺的结果,看不到那遥遥无期的最终胜利。

必然会疲敝。

这种状态不仅对敌人,对我也是如此。

任何人都是如此。

区别在于敌人之侵略,给他们承诺的三个月,他们的预期就这,而我从刚开始给出的就是持久战,少则3年,多则8年,人民有预期,自然敌人的悲观厌战反战会先到来。

而且敌人对于他们战争的意义会出现重大怀疑,他们并非一定要在中国打这个战争的,初期也许因为洗脑,认为他们是正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接收到国内业界收到国际,各个方面的信息,他们对于战争的正当性也会发生怀疑、动摇。

必然的。

无论看起来日本人中有多少坏蛋,不讲道德,没有底线。

好坏总有一个比例,但凡是个人内心也是好坏参半。

自然的,他们的善良、正义也会觉醒,犹疑、动摇必然发生。

一切基于人性判断。

日本在中国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又困于游击战争,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毕竟是强敌呢!怎能没有成就呢?

只看成就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或者成就是大还是小。

其实这就是一城一地的得失的辩证看法。

敌人得一城一地有什么用?能让他们弥补掉资源匮乏的现实嘛?能弥补他们兵员短缺的现实吗?

不能。

相反之于我,避敌锋芒,保存力量,重拳出击。

让他一时之成就加倍奉还。

这种拉锯战,在抗战期间无数次上演。

敌人只怕也是无能为力,毫无办法。

最残忍的屠杀都经历了,我们还怕什么呢?

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

量变,质变。

虽然我们对于某种目标无法准确预测时点但是你完全可以预知它的阶段

有了这个阶段的清晰认识剩下就是积累实践的量坐等质变到来

抱定这样的信心哪怕是最黑暗时间挺得过去

看看咱们牺牲在解放前夜的革命先辈们

铮铮铁骨面对敌人黑洞洞阴森森枪筒气势如虹目光如炬

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

目标非常清晰独立国或者殖民地

同志们自己看着

向前努力就是独立国大家共享幸福和谐荣光

退步消极殖民地亡国奴凌辱凄苦人将不

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方向极其明确就这做到光明就在前方我们必然由弱变强,敌人必将由强变弱

中国抗战的三幕戏,这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出来。

这个比喻形象幽默接地气

虽然残酷的但这不是我们愿意的敌人强加的

强加的苦难上残酷上我们可以永远保持乐观向上昂扬用我们的这些积极意志一个光明的未来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