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读《论持久战》,深入深入再深入,便是取胜的最佳法宝
2024-07-26
(五三)有后方和无后方——利用国家的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人占领地之最后限界的,是主力军。
国家的总后方,我认为有三个,第一个国民党的中央及地方政权,第二共产党的中央及地方政权,第三个全国人民、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
当高屋建瓴的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在当年尽管我们的确是弱的,的确是被敌人野蛮侵略占领的,但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弱。
这就等同于一只蚂蚁面对一只体型庞大的虫子的时候,看起来确实弱的可以。
但若以一个人的视角,高高的看下去,成千上万只蚂蚁,围着那只虫子,还会感觉到自己弱小吗?
这正是昨天下班我路经一群密密麻麻的蚂蚁群的时候,心里产生的想法。
对于做事,处理问题,实现目标,建立事业,如果将时间、空间扩大来看,就不再是那么高高而遥不可及了。
一下子,可以成为你的资源的东西就多如牛毛了。
我们的主力军虽然是直面正面战场敌人的,敌人是强大的,但是我们有前面所述的总后方,因此前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进攻,退可以隐入人民和幅员辽阔土地的羽翼下,保存我们的实力。
这既是全局来看,我们的后方。
脱离总后方,而把作战线伸至敌后的,是游击队。
总后方是在政权的直接控制和影响下,而敌后自然是土地、城市、人民、政治、经济等等都直接受敌人控制。
虽然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组织会渗透进去,但毕竟我们无法直接调度,便宜的使用。
因此他们只能作为我们的分散的、零碎的后方,而且是时时刻刻受敌人控制的后方,在这里行动,必须是小心谨慎的。
这一片作为敌人控制较弱的我们的待发展后方,适合的战斗形式,就是小股机动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作战,让敌人防不慎防。
前面有我们的主力部队,给予敌人打击或者阻击,让敌人进步受阻,无法顺利实现他们的战略战术目标,我们还主动进攻,让他们无法安心的呆住。
而在后方我们的游击队主要任务就是袭扰、劫掠,正义的“抢劫”,正义的“偷窃”,消耗敌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干的最好的,就是不断的击毙他们中高阶军官,让他们胆寒,心惊肉跳,十面埋伏。
但在每一游击区中,仍自有其小规模的后方,并依以建立非固定的作战线。
虽未得小规模的后方,就是我们的敌后根据地。
为什么我们可以有敌后根据地呢?
因为敌人兵力有限,他无法有效的渗透到乡镇级别,即便他有伪军、伪政府,但伪军伪政府一方面缺乏正义性,人民反对他们,而是伪军伪政府惜命或者残存的民族尊严,让他们为日军卖力总有所保留,自然就形成了日军对占领区的广大农村、偏远无法有效控制。
这就给我们创造了十分好的建设敌后根据地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后方,我们有了情报来源,有了隐蔽转移的空间,有了粮草来源,有了兵员补充来源,根据地将越发的稳固,而利用这样一块一块彼此可能不相连的敌后根据地,我们就打流动作战,神龙见首不见尾,敌人来,实力太强就跑,可以打就战,敌人不来,我们就创造战机取打击、去劫掠、去偷盗他们。
就两个目的,消耗敌人,让敌人永远立足不稳。
和这个区别的,是每一游击区派遣出去向该区敌后临时活动的游击队,他们不但没有后方,也没有作战线。
这就是我们没有根据地的敌后,怎么办呢?
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还得去。比如我小的时候看连环画,或者看电影,咱们的游击队获取到某某地是军械库,某某地是敌人粮库,在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不属于敌后根据地。为了搞到那部分装备或者粮草、棉被、棉衣之类的,我们利用计谋,搞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兄弟部队之间互相配合,让他们的防御减弱甚至出现漏洞,然后猛攻、拿下,俘获战利品。
这种战斗在抗日战争期间屡屡发生,且收获颇丰。我们部队的很多补给就这么搞来的。
不过唯一需要的是,人们的智谋和勇气,还有一颗爱国拳拳之心。
“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
这种战斗就是在完全不利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达到我们的战略战术目的。
在抗战初期,这样的情况极其多,一是敌人的后勤、兵员、士气,都还特别强,他们对占领区的控制、防守还特别严密,火力还特别强劲,而我们的敌后根据地还没开始或者没有建立起来。但并不能因为这就不去消耗低了呀!或者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不去搞武器、弹药、补给了呀,只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而我们的敌后根据地,其实也就是在这种不怕死的顽强的,深入敌后的,数不清的战斗中,逐渐创造出来,并巩固的。
毛主席提倡这一战斗形式,其实就是鼓励党员们、军队们、人民,一起在困难里披荆斩棘,在黑暗里探索出光明,发挥一切能动性,让敌人不得安宁,让我们的地盘逐步扩大,将我们的思想、理念、触角、能力尽可能的向敌人的腹地渗透进去。
因为那本就属于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