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艮卦:艮:六四:艮其身,无咎;一切修行的基石,一切治理的起点,一切安宁的本源
2025-07-13

艮: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传:

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四之艮,是回归内在的分寸,是在众声喧哗中,静静收摄于己身的温柔之止。
这一爻说:“艮其身,无咎。”《象传》则释曰:“止诸躬也。”在整个艮卦的系统里,这是一次关键的转向——从止肢体、止外势、止气机,逐渐回到“止诸躬”,即把止落实在“身为界”,在自己这个身心系统里安顿下来。

“艮其身”四字,是一个人真正学会不扰、不妄、不逃的起点。
“身”是人的本位,也是行动的起始。“止其身”,不是让自己一动不动,而是恰好停在那个“适可而止”的界限上,既不纵意妄动,也不克制成苦。此时的艮,不再是对抗或遏制,而是一种对内秩序的自我建立。不是“我不能做”,而是“我无需做”;不是“我忍住了”,而是“我看透了”;不是“我怕错”,而是“我知道此刻不动,比动更合时宜”。这种止,是一种温润的觉悟,是一种“知之深、行之慎”的德性光芒。

止其身,而无咎,是一种不再被外境扰动的稳定力。
在系统运行中,真正的力量,不是不断伸张和渗透,而是在关键处懂得退回本位、不出边界。君子之艮,不是闭塞,而是“自知之明”;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不为”。止于其身,意味着把注意力从外界纷扰收回到自身职责,从名利权势退回到内在明觉,不求扩张,不执控制,而是安安稳稳地守住自我边界与心性纯度。

“无咎”二字,是艮卦中最平和、最宽厚的奖赏,是一种无需证明、也不会反噬的安全感。
因为止于自身,才不会招致纷争,也不陷入外物牵连。真正的清净与自在,从来不是环境换来,而是一个人是否能“不出其位”、不妄起心。六四的“无咎”,不是因为他聪明周全,而是因为他知止得当;不是因为他成就斐然,而是因为他知返及时。大多数人的过失,不在于做得不够,而在于想得太多、越得太快、走得太远。能在纷扰之前止住,不为所动,才是真正深沉的力量。

《象传》说“止诸躬”,是对整个艮卦修行路径的一种总结和升华。
初六止趾,是感知层;六二止腓,是情绪层;九三止限,是结构层。而六四,回到“躬身”之道,是修行者开始明白:一切止之功夫,不在于斩断万缘,而在于回到此刻此身,回到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节制、自己的明白。止诸躬,是身体上的不乱动,是语言上的不多言,是内心里的不躁进;是让身心成为一块干净而温暖的栖息地,不再需要借外物来确立自身价值。

六四的智慧,是不干预他人、不执念控制,只守好自己那寸土心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急于管束别人、推动系统、扩张影响,却不知,所有真正的稳定与信任,都是从“止于其身”开始的。一个人若能沉得住气、守得住心,必能行得稳、走得远。止其身,是每一个系统治理者、关系参与者、内在修行者的起点。不扰他人,不舍自己,既不压抑也不放纵,这正是君子之艮的含光之德。

艮六四,是整部《艮》卦中的圆心,是修止之道的真实落点。
若初六是提醒,六二是挑战,九三是警告,那么六四便是收功之地,是内化节奏、化躁为稳的一念归真。所谓“止其身”,并非佛家静坐那般空寂无为,而是用安稳、清明、觉知之身去回应外界的每一次触动,不急于反应,不滥用力量,而是让一切从容来去,自己不乱阵脚,系统不生动荡。

“艮其身,无咎”这短短一句,看似平淡,却是一切修行的基石,一切治理的起点,一切安宁的本源。
愿行于世间者,学得这四字,不以速成为功,不以躁动为力,而是愿意在每一件事上问一句:“此刻,我是否可以先止于己身?”不是退缩,而是节奏的掌握;不是封闭,而是张弛有道;不是消极,而是安顿自我,进退自如。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