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不分別、不執著,是對法界最大的尊重與信任
2025-07-18

執著與分別,是讓因果之道失效的根本障礙。

靜坐時觀心,我常看見一念生起時的細微變化。若有一念分別:「我做這件事是為了將來得到某個果」,那一刻,看似是善行,實則心已偏離。這樣的偏離,就像一條清澈的溪流被石頭阻斷,再多的源頭也流不出清水。原來真正阻礙因果的,不是外界的不公,而是內心的執著與分別。執著於某個結果,分別某種「應得」,那因就已不淨,果也自然難生。

真正的因果感應,不依賴欲望的設定,而源於純粹無染的一念。

我們太習慣計算——行善就應得福報,努力就該有成果。但這種「結果導向」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種分別與執著。它不是真正出於本心,而是出於交換、比較、控制。當善行被動機污染時,善就不再純,心也無法與法界真實相應。就像一朵花,若是被強力拉扯要它快點開放,它反而枯萎。因果之道,是順勢自然,而不是被我意志驅動的工具。

不分別、不執著,是對法界最大的尊重與信任。

這樣的放下,不是無所謂,也不是放棄努力,而是一種心靈的誠實與深信。我努力行善,是因為我知道那是與我本性相應的行為;我持戒修心,是因為我願意淨化內在的雜染;至於後果如何,我不強求、不預設。這是一種信心,也是一種清明。只有當我不設立立場、不計較收穫,因果的機制才會自然流動。正如天地之道,無為而無不為,無求而無所不應。

分別心,是自我中心的投影,會使因緣變質、果報不實。

我們在行事時常有一種「應該」的聲音:這樣做好人應該會被看見、那樣付出應該會被回報。這「應該」正是分別,是小我對法界的掌控欲。而法界的回應不是依我之見,而是依我之心。若心帶執著與分別,即使做的是善事,法界所感應到的也是不穩的訊號,如風中燈火,無法長明。當我捨下那「應該」,回歸「自然」,反而所有的福報與回響,會在不預期中自然而至。

心無執著時,因果自動展現,如影隨形。

當一個人真正做到心無罣礙、不作分別時,他的行為會變得簡單、直接、踏實。他做一件事,是因為那件事該做,不是因為要獲得什麼結果。他幫助他人,是出於慈悲,而非求得認同或功德。這種行動看似無求,卻往往最有力量。因為那是與「第一義諦」相應的行動,是與天心感應的自然展現。當我內在清明如鏡,世界的回應也會如實而來,無需設計、無需強求。

因果的法則不會因人而異,但會因「心的質地」而起不同的感應。

許多人質疑:為何有些人行善卻苦難連連,有些人造惡卻富貴安穩?這是因為他們所造的因果中,藏有太多心念的質量問題。有的人行善但心中仍有高下之見,仍有執著於「回報」的貪;有的人雖外表造惡,卻可能仍存某種不自知的正念。這並非鼓勵無視善惡,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因果運行,要從心的無染與無執中看起。善要「純」才有力量,心要「空」才有容納萬法的能力。

真正的報應,不是外在事件,而是心性的回聲。

當我心中有執著,就算得到了好果,也會患得患失;當我心中無分別,即便未得果報,也會平靜自足。這就是因果在更深層次的呈現——不是「給我什麼」,而是「我成為什麼」。我若日日耕耘清淨心田,無論表面有無回報,內在的安穩與清光就是最真實的福報。那不是外界能奪的,也不是命運能改的,而是我與天地同心後,自然生成的果。

不執著的心,是最有力量的心,是因果真實作用的根本容器。

這世界不是不公平,而是太多的執著讓人看不見公平的展現。我開始懂得,真正的平等,是來自不比較、不分別、不執著的心境。那樣的心不爭,不畏,不苦。它所生的因,是清淨因;它所結的果,是自自然然之果。當我信任這樣的運行,不再強求、計算與分別,那一切的結果,其實早已在此刻生成。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