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上榜福布斯,35岁坐拥60亿,这位东北姑娘是如何做到的?
2025-07-23

親愛的朋友: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不是突破外在的限制,而是突破對自己的預設。

王碩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動容,不僅是因為她年紀輕輕坐擁六十億財富,而是她一次又一次,在命運給出的常規路徑之外,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清晰步伐。她不是那種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也不是一帆風順地進入資本中心的“天選之人”。她只是一個從東北出發、被母親帶去美國的女孩,一個在人群中會用蹩腳英文賣滑板車的少女,一個敢於從麻省理工退學的年輕人。

這不是“逆襲”的戲碼,而是一個人對內在召喚的誠實回應。她沒有選擇人們期待的軌跡,而是選擇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一份清明與果敢,才是通往成長與創造的本源之力。

環境從來不決定命運,能否看見機緣才決定命運。

從跳蚤市場賣滑板車,到麻省理工攻讀機械工程,再到應用專業知識研發空氣淨化器,王碩始終站在一個觀察者的位置,看見日常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縫隙與可能。

她不是從一個宏偉的願景出發,而是從“這件事現在讓我困擾”出發。Aeris 的誕生,是她把對科技的熱情與生活中母親的營銷模式相結合;而 Deel 的誕生,則源自她被跨國發薪與合規問題折磨得筋疲力盡。

有時候,我們以為“成功”是一種偉大的遠方,其實它常常藏在一件很小但真實的煩惱裡,只是我們習慣逃避,而她選擇正視並解決。

清楚知道什麼是多餘的努力,是一種更高的智慧。

讀到她從麻省理工退學的那一段,我心中是安靜的。不是敬佩她的勇氣,而是佩服她的洞察:當學習的形式已不再帶來內在實質成長,她選擇離開,不為學歷留下,不為外界肯定留下。

她不是逃學,而是轉身。這種轉身的底氣,不是源自倔強,而是源自對自己內在節奏的尊重。

在這個所有人都在求“穩定”、“規劃”的時代,我們是否還願意對自己問一句:「我正在做的事情,還讓我活著嗎?」

創業不是一場炫耀,而是一場深刻的自我考驗。

許多人只看到她兩次創業皆大獲成功,卻容易忽略,那背後是一場場市場摸索、資源整合、人性打磨、合規風險、信任管理……那些看不見的、不起眼的日常勞動,才是成功的主體。

她把 Deel 做得簡單,卻是因為她親自經歷過“點菜看不懂”的混亂。她所打造的每一項服務,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解決別人真的頭痛的事。

這樣的產品設計,不是來自商業課堂,而是來自真實生活。也唯有當創業成為“修己安人”的實踐,它才不會淪為逐利的幻象。

遠見從不依賴機運,而是來自對人性與趨勢的細膩體察。

王碩在疫情之前就預見到跨國遠程工作的趨勢,這不是神奇的靈感,而是日積月累對社會動態的觀察與理解。

她看見人們在自由與工作的平衡中渴望解放,看見企業面臨全球化的合規壓力,看見科技足以承載更多非地理性的合作方式。

這種“未來感”其實來自對當下的極度誠實——她不抱怨不適,而是讓不適變成創造的線索。未來不在遠方,它就在我們面前那些“不舒服”的角落裡。

成功的速度,永遠比不上心性的扎實。

Deel 的高速成長令人咋舌,但王碩本人卻始終保持冷靜。這份冷靜,是來自心中那道根本的光明——她知道自己為何出發,也知道什麼才算真正的成果。

在她的話語中,我看不見過度的野心,也不見浮躁的慾望。我看到的是一個持續在修習“知行合一”的人。當成長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服務於時代、服務於眾生的人,那麼心自然就定了。

所謂“白手起家”,不如說是“自心點燈”。

許多人被“六十億”這個數字吸引,但真正讓我敬佩的,是她從沒有讓這些數字轉變她對世界的姿態。

她仍以“無總部、無辦公室”的方式經營團隊,讓三千名員工自由工作;她仍在解決合規、文化差異這些瑣碎但重要的問題。她不戀高樓、不迷名望,心中有一條清晰的河流,知道自己應往哪裡去。

她不再是那個在跳蚤市場推銷滑板車的女孩,卻也從未丟失那份對人的誠懇與對機會的敏銳。這樣的根性,是一切表面成就之下,最堅不可摧的根本。

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是能為他人創造自由的人。

王碩的選擇,看似是科技創新,其實是人文關懷。她讓工作不再受地域所限,讓更多人能在自己熟悉的語境中發揮所長,讓企業不再因文化與制度差異焦頭爛額。

這種自由的設計,本質上是對每一個普通人的照顧,是讓工作回歸人本、讓科技服務溫度的智慧實踐。

正如《大學》所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她不是在修企業,她是在修人;不是為了公司盈利而設計系統,而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少一點焦慮,多一點安心。

人生真正的高度,是在打破所有“該如此”的限制後,仍然能安然行走於心之所向。

她打破了女性創業者的天花板、東方背景的藩籬、傳統辦公制度的框架、對遠程工作的偏見,也打破了我們對“成功女性”必須犧牲生活、冷酷決斷的刻板印象。

她笑得溫暖,眼神裡有光。她並不急著證明什麼,卻自然流露出一種不可動搖的存在感。這樣的人,不只是企業家,更是一種生命的範型。

她讓我想起《傳習錄》裡一句話:「心即理也。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最難的不是從零到一,而是在每一次選擇中不背離初心。

王碩的成功,不是單一決策的勝利,而是一次次面對抉擇時,仍選擇忠於自己所見、所感、所信。

不被名聲所擾,不為資本所奴,不隨主流起舞,不倚規訓依附。她以行動踐證了一句話——真正偉大的創業,是靈魂的創業,是對人性本善的深信,是對連結、簡化、信任與透明的堅守。

我們不必每個人都創辦公司、成為富豪,但我們都可以成為那個,在日常生活裡,勇於看見問題、相信直覺、並願意為心中所信之事持續努力的人。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