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二本毕业,河南小伙坐拥500亿,泡泡玛特创始人:尊重时间,野心得一步步实现
2025-07-27

親愛的朋友:

命運之門從不只為名校與背景敞開,它會悄悄為那些尊重時間、願意走路的人開啟。

當我們提起「創業者」,總不免聯想到一張張金光閃閃的學歷、海外回國的光環與資本市場的青睞。然而,王寧的出身與氣質都顯得那麼「普通」:河南新鄉,二本畢業,在學校經營雜貨,在職場做過策劃,沒有光鮮的人脈,也不屬於創投圈「會說話」的那一類。但他的成功,不是從哪裡開始的,而是從不肯放棄開始的。

他沒有抓住風口,也不屬於任何一輪紅利,只有一點一滴的試錯與堅持。當年那封被投資人遺忘在郵箱裡的郵件,幾經擦肩,終於被點開,而他也在無數次見人、被拒、改方案、再見人中,為自己的未來挖出了一條窄路。這世上沒有無緣的奇蹟,只有堅持得夠久的「偶然」。

當方向選對,微小的堅持才不會淪為徒勞;當熱情不死,冷板凳也能等來燈火。

創業初期的泡泡瑪特,不是潮流玩具的代名詞,只是一家販售雜貨的格子舖。王寧靠直覺發現了盲盒的潛力,靠膽識壓縮所有品類去賭「潮玩」,靠韌性說服供應商拿下授權。這些選擇,在當時看來都冒險而冷門,沒人看得懂,連他自己都說:「那是公司命懸一線的時候。」

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候,他開始學會尊重時間的力量。不是急著賺快錢,也不盲目求規模,而是讓每一次選擇沉澱成系統,讓每一次爆款背後都藏著對趨勢的敏感與對用戶的了解。他不炒IP,他去養IP,不複製成功,而是找出自己的節奏。這些隱忍、沉默、乏人問津的日子,反而成為未來閃耀時刻最穩固的基石。

被拒絕的時候,不等於你不值得;而是你還沒等到那一扇真正為你準備的門。

「這麼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會輪到你們?」這句話是許多創業者一生難忘的羞辱。但若換個角度,它也是一道問心的錘煉:你真的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可能嗎?你願意為了這份可能,連夜投簡報、低頭認真聽批評、甚至幾年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也要走下去嗎?

創業不是一場光鮮亮麗的革命,而是一次無人喝采的苦行。當你站在資本面前說夢想,對方聽到的往往是風險;但只要你自己不斷往前走,那個當年不被看好的「野心」,終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眼中「值得押注」的版圖。

潮水退去,方見誰真正在逆風裡淬鍊,而非追風中翻飛。

泡泡瑪特曾在高光時期一度市值破千億,又在疫情、成本與熱情冷卻之中遭遇大幅滑落。但真正的考驗從來不是紅利期有多熱鬧,而是退潮後還有多少內功未失。王寧沒有倉皇割肉,也沒有反過來指責市場,而是安靜調整節奏,開拓海外、優化產品、沉澱IP,把眼光放回到「做內容」而非「炒熱度」。

每一個真正想走長路的人,都得學會在失落與下滑時穩住心性,在沒有人鼓掌時繼續修煉刀法。他曾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不是一種對命運的認命,而是一種對過程的信任:有些低谷,正是為了替高峰讓出空間。

國際化的背後,不只是賣貨的野心,更是文化輸出的修行。

當泡泡瑪特跨出國門,開始試圖進入不同文化與審美的世界,它面對的已不只是生產與行銷的挑戰,而是一場文化的對話。美國人偏好職業手辦,日本人迷戀怪獸形象,南美喜愛骷髏風格……這些偏好背後,是各自歷史、宗教與審美的積澱,不是一兩件產品改改包裝就能打動的。

於是泡泡瑪特開始學著合作本土藝術家,推出專屬限定款,甚至參與本地文化節慶、創造屬於當地的共鳴。而這樣的尊重,遠比行銷更長久。它不靠爆品取勝,而是在時間中耕耘理解,這也正是一個品牌最終能不能真正「成為文化」的分水嶺。

真正強大的品牌,不是依附故事生存,而是自己就能成為故事。

泡泡瑪特的IP大多沒有複雜的世界觀,也不靠影視劇支撐。但它讓人著迷,讓人願意一買再買,是因為它懂得如何讓視覺與情緒發生連結。那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感受力,就像迪士尼的玲娜貝兒,她的魅力不來自劇情,而是那雙眼睛與粉紅的毛。

王寧明白:「故事不是必需,但共鳴是。」未來泡泡瑪特也許會拍動畫、出遊戲、做主題樂園,但真正有穿透力的,從來不只是敘事,而是那份讓人看見就想擁有的熟悉感。這才是品牌最珍貴的部分:你不需要解釋,你只需要讓人想靠近。

當一個人不疾不徐,埋頭深耕,他的野心會被時間雕刻成穩重的重量。

從二本學子到上市企業創始人,從四處碰壁到主動關閉融資窗口,王寧的這條路,看似沒有激烈的爆發,實則每一步都在打磨內力。他沒有瘋狂收購、也沒有急功近利的擴張,而是小心翼翼守住用戶、守住美學、守住節奏。

這讓我想起陽明先生所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一個人若無志,便易迷失;但有志亦需篤行,否則志不過空言。王寧的志,是做中國的萬代、美泰,甚至迪士尼。但他的行,卻是一步一趟走出來的。他尊重時間,不妄求爆發;他信任積累,不隨勢搖擺。這樣的人,不會一夕成名,但也不會一朝倒塌。

企業的高度,不取決於當下的市值,而取決於它是否擁有長出「靈魂」的能力。

當一個品牌開始問自己:「我,除了賣東西,還能為這個時代留下什麼?」那正是它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泡泡瑪特還年輕,但它已經在嘗試給IP注入文化的底蘊、美學的標準、與世界的對話方式。這些看似與盈利無關,實則是企業邁向精神生命的開端。

我們可以說,泡泡瑪特離真正的萬代與迪士尼還有距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它已經不是那個在民宅裡四處發郵件的創業者,而是一個開始懂得什麼是「文化責任」的品牌。它若能守得住初衷,慢慢長出自己的靈魂,終有一天,會在世界的文化地圖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