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我劝你,现在就去做一个公众号!
2025-07-27

親愛的朋友:

人生的節點,有時就藏在一念之間的開始。

一個人要開始寫字,從來不需要一萬個理由,只需要一個真實的時刻。就像有人走進雨中,並非因為預測了雨的長度,而是當下正想淋雨。做一個公眾號,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因為看清了十年後的風口,而是此刻,心裡有話想說,想寫出來給人看。

曾經我問自己:如果有一條路,它不會立刻讓我發財,也未必能讓我聲名遠播,但它讓我每天與自己真誠相見,與他人坦然對話,我還願不願意走?

後來我才明白,這條路的名字,叫創作。而創作的其中一種方式,叫「公眾號」。

寫字,是我們與時代建立聯繫的一種柔軟方式。

我們身處一個語言爆炸的時代。短視頻搶奪注意力,圖片信息瞬息即逝,聲音取代文字,人們對閱讀的耐性一點點縮短。但也正因此,當一篇文字能讓人停下腳步、按下「轉發」、甚至願意留下一句評語,那便是穿透喧囂的力量。

公眾號不是寫給世界看的舞台,而是我們與世界對坐的一張桌子。一邊是我,一邊是你,隔著屏幕,卻有真心。它讓文字再次變得有溫度,有節奏,有體溫。

紅利的本質,不是風口,而是順應節奏的決心。

許多人問,現在還來得及嗎?這問題的底層,其實不是在問時機,而是在問命運會不會眷顧晚一步的人。但我慢慢明白,命運從不厚此薄彼。只要我們願意站到創作的河流裡,它總會把水流引到你腳邊。

平台會變,算法會變,規則會變。但對一個寫作者來說,唯一不變的,是持筆的手,是對好內容的敬畏。那些紅利期趕上了的人,其實也不過是恰好起筆。他們寫得早,而我們,現在剛好開始。

爆款,不只是數據上的奇蹟,而是心念的回響。

所謂爆款,其實是一種眾人心聲的回音。當我們寫出一句句別人未說卻心裡想過的話,當我們觸碰到某種共同的情緒紋理,那篇文字就自然會被分享、收藏、傳遞。

所以爆款不是靠技巧堆砌的產物,而是感知力的結晶。我們感知到這個時代的孤獨、焦慮、渴望與希望,並把它熬成一碗熱湯,端給讀者。他們一口喝下去,說:「嗯,這是我需要的。」這,就是爆款。

對普通人來說,寫出一篇好文章,是最廉價、也最高效的破圈方式。

每個人都想被看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站在聚光燈下。有些人靠資源,有些人靠背景,還有些人,靠一篇篇好內容。

公眾號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哪怕沒有粉絲,沒有頭銜,只要文章夠打動人,就會被推薦,就會被看見。從幾百個閱讀開始,慢慢到幾千、幾萬,直到我們自己也意識到:原來我真的能寫、真的能影響人。

這不是虛榮,而是一種自我價值的確認。它讓人從一片迷霧裡,走出一條光亮的小徑。

流量不是目的,而是創作得以持續的能量。

有人說:「我不為流量寫作。」這話有情懷,但不全實。因為創作是一種能量交換。當我們寫出一篇字,若沒有人回應,我們也會慢慢疲乏。不是因為需要掌聲,而是人本來就是一種回音生物。

所以當一篇文章被人看到、被轉發、被點讚、被評論,那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擁抱。我們在字裡行間打開自己,也在讀者的回應裡再次被修補。

作品,是靈魂在現實世界裡的一張名片。

不管你是上班族、自由職業者、創業者,還是學生,一篇好文章,一個成型的作品,都能成為你存在過、用力活過的證明。

這年頭,簡歷固然重要,但若能附上一個鏈接:「這是我寫的文章,點進去看看」,那將遠比幾行空洞的職稱更具說服力。

真正有價值的背書,不是那些能被複製的頭銜,而是那些從自己身上長出來的作品。作品在,影響力就在。

IP的養成,始於一次真誠的自我暴露。

我們想建立個人品牌、想成為某個領域的代表、想讓別人記住我們——但這些都不會自動發生。它們的起點,從來都是一次次勇敢的示弱:今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願意讓你看;明天我分享了一次觀察,願意被評論。

IP不是包裝,而是自我顯露之後的長期信任。每一篇被看見的爆款,都是一塊磚,慢慢搭建出我們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形狀。

寫作的過程,就是與自己對坐,然後走向世界。

當我們打開電腦、點開一個空白的編輯器,那不只是開始一段輸出,而是開始一次傾聽。傾聽內在的聲音,傾聽最近的困惑、喜悅、感悟,再用最適合的語言把它們寫出來。

這世界有太多人說話,但不一定有很多人在真正「說心裡話」。如果你願意成為那個人,願意每天對話自己,那麼,你已經是創作者了。

選擇創作,是選擇對生命負責的一種方式。

生命的無常與混亂,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但創作,像一條縫合日常的細線,讓我們在變動中找到穩定,在喧囂中找到靜定。

公眾號,不只是自媒體平台,它是一面鏡子、一口井、一座燈塔。它幫我們看清自己、深挖內心、照亮別人。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不是因為平台給了紅利,而是因為我們終於準備好了,去做一件真正有靈魂的事。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