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是对的”放下,世界才会变大
2025-07-30
固执地坚持“我是对的”,其实只会让你的世界越来越小。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的。人心里总有一个很深的位置,是特别害怕承认自己看错了的。不是因为看错一次会怎样,而是因为一旦松动了那个“我是清醒的”“我是对的”的信念,好像整个人都站不稳了。于是我们本能地把经验、判断、习惯全都当作护身符,不停重复、强化、固守,不管它们是不是早已过时。
那种感觉就像住进了一间屋子。刚开始是为了安全、为了稳定,慢慢地你连窗都不愿打开了。你说外面太吵,风太冷,光太刺,可其实你只是不敢面对屋外的复杂和变化。你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屋里挺好的”“我不需要出去”,但心底深处其实知道:你只是不敢出去看看。
人一旦被“我是对的”这种念头困住,就不可能真正听进去别人的话了。哪怕别人说得再清楚,你都能找到角度去反驳,甚至根本不是为了寻找真相,而是为了保住面子,为了守住那个“我没错”的位置。就像是在辩论场上赢了一局,可赢完之后你发现,观众都走光了,只剩你一个人在原地。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当年没看错人、没选错路、没下错决定,结果就是越活越像一台自我证明机器。他们活得辛苦,不是因为环境多恶劣,而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不能动摇的“认定”。
可世界不会因为你固执就变得简单。它还是那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新可能的世界。你不敢承认的那些“未知”,不会因为你否认它们就自动消失。你只是看不到而已。
后来慢慢开始意识到:真正让人变得柔软的,是那种可以坦然说出“我不确定”“我没想过这个角度”“也许我理解错了”的能力。不是示弱,而是你终于不再需要用“我是对的”来维持自尊了。
你知道自己在成长,你知道你愿意更新,你也知道你可以接受更多、更大的可能性。那个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你曾经死守的观点,其实不过是你过去某个阶段的临时判断而已。它们当时也许有用,但现在已经不合身了。
这时候你不再为那些“旧观点的失效”而焦虑,你只会为自己终于走出那间封闭屋子而感到轻松。
真正的学习,不是累积了一堆“对”的观点,而是你开始对未知、对差异、对别人的认知方式,保持一种好奇。你不会急着说“这不对”,你会想,“他为什么这么想?”“我是不是漏看了什么?”
你愿意松手,你也愿意换个视角。那是一种慢慢积累起来的开放,不是盲目地全盘接纳,而是理智地给世界一个重新排序的机会。
很多时候,世界并不是变小了,而是你自己缩进去了。
那种狭小,是自己画的边界,是自己设下的围墙,是自己一遍遍用“我早就知道”“我就是这个脾气”“别人都太差劲”来加固的认知牢笼。
你越是用那些话来强化自我感,你就越走不出来。
真正的强大,是你愿意把“我是对的”这句口头禅放下,哪怕暂时无所依仗。你相信,自己的世界可以更大,可以更复杂,也可以更柔软。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