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丰: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得時則行,過時則咎,一旬之差,吉凶迥異
2025-08-01

丰: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传: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親愛的朋友:

時間從來不是一條均速前行的河,它會轉彎、泛濫、乾涸、倒流。豐卦的初九,說的不是運氣好壞,而是對「時機」的覺知。遇配主,是說碰上了正對的人、事、位,那一瞬間是吉祥的。可若遲疑、拖延,過了一旬,那份吉就會變成潛伏的災。光陰不等人,其實更準確地說,是人不等光陰。

每次想到這一爻,我腦中總浮現那句老話: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但這裡說的「巧」,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與天地同步的心智狀態,一種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什麼時候該退讓的細膩覺察。


好的緣分,若錯過當下,日後再對也難圓。

人生中的某些機會,看起來是屬於你的,實際上只是「暫時允許你靠近」。初九說「遇其配主」,就像兩人相逢在風口浪尖,一方是行者,一方是應者,剛好,時間也對。

但這份對,不會永遠等著。雖「旬」無咎,是說在一個自然節律中若果斷行動,無災無害,甚至大有可為。但若遲疑、觀望、試探、拖拉,一旦過旬,那段原本有「尚」可讚之行,也會失去靈光。

現實裡,我見過不少人,眼前的機會、愛情、事業都曾恰到好處地出現過,但他們總覺得還可以再等等,再觀望一下,結果過了那「旬」──人變了,事散了,緣滅了。


知時而行,是修養;錯時而行,是懊悔。

我年輕時常覺得機會很多,錯一個無所謂。但經歷越多,才發現有些機會,這一生只來一次。不是因為它特別稀有,而是你那一刻的狀態、對方的狀態、周圍的環境、整體的氣流,都在一種恰巧的位置上──那是一種「不可重現的臨界」。

而我們錯過的,往往不是因為條件不足,而是內心還在自我鬥爭。

「要不要冒風險?」
「是不是還能再等更好的?」
「我是不是還不夠準備好?」

這些聲音本身沒錯,但若一直聽著它們打架,你就會被定在原地。等你終於下定決心時,早已不在那個天時裡了。


即使萬事具備,若不動身,也終成空話。

初九是剛開始的階段,看似勢小,其實內藏巨大潛能。因為此時的行動,往往帶有天時的自然助力。就像春雷一響,萬物就自會生長──你若順勢而動,許多阻力自然消融。你若反倒退縮,天地也無法再替你等。

而許多人的困局,就在於一邊期待變好,一邊不肯走第一步。明明已「遇其配主」,卻遲遲不「往」,錯過了「尚」的可能。等到再行動時,不僅沒了吉,還可能帶來咎。

我曾與一位朋友共事,她在某個項目裡有一個絕佳的提案,本有機會大放光彩。但她覺得還可以再打磨、再觀望,最後反而被別人搶先一步。她說不是怨誰,只是自己沒有把握那個最剛好的時點。


時間的窗口,打開與關閉,只在一念之間。

古人以「旬」為計,是以十日為一階段。這不是隨便的數字,而是對天時節律的洞察:十日之間,氣象可變,人心也變。初九之「旬」其實是在說:「天機稍縱即逝。」

在當下這個資訊飛快的時代,我們往往被鼓勵要思考、比較、權衡,這沒錯。但過度的分析常常讓人失去行動力。特別是當感覺、直覺、內心已經有所回應時,還繼續拖延的每一天,都在讓緣份、福氣一點點退潮。


真正的智慧,不是想得多,而是知道何時該停想去做。

初九不是在講英雄主義,也不是勸人魯莽,而是在說:若你在對的時刻,遇到對的人、事、緣,就不要等那麼多「如果」。
光是出現對象、不代表你已出手;光是看見方向、不代表你已踏出腳步。

吉與咎,有時只是「起念」與「不起念」之間的差距。


「往有尚」,是對及時行動者的讚賞。

「尚」這個字,有高舉之意,有尊崇之意。是說你若在對的時候踏出那一步,天地會為你打開光的門。你會被看見,被肯定,甚至被擁抱。

但所有這些讚賞,都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上:你有沒有「往」。你有沒有從心動走到行動,從思考走到實踐。

這一卦教我們的不是如何等待,而是如何在該出手時不猶豫;不是如何計劃完美,而是如何在好時機中抓準一口氣,走出去。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