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丰: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当气势太盛时,反而最容易失去真正能用的力量
2025-08-01

丰: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象传:

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亲爱的朋友:

丰其沛,是好听的字眼。就像说一个人意气风发、声势浩大、话语带风、掌声随行。可也正是在这种时候,他的「右肱」断了,那个真正能出力、能做事、能守稳全局的位置,悄悄出了问题。

日中见沬,是说本来该阳明朗照的时刻,却偏偏出现了阴湿之气。天上无云却开始滴雨,人群欢呼却藏着暗流。这一爻说的不是灾难,而是那种明明正在盛时,却突然感觉到了不安的时刻。甚至,这种不安很可能还说不上来,就像你看见一个人笑着说话,但你忽然意识到他眼神空洞,背脊僵硬。

我特别记得一个朋友在公司升职的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在恭喜他,甚至他自己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他看起来更自信,说话更有力,连走路的速度都快了一点。但过了没多久,他开始频繁失眠、易怒,常常一整天都在焦躁地切换会议、文件和回复。直到有一次,他突然在会议上沉默了很久,才小声说了一句:“其实我已经不知道我每天在做什么了。”

原来,这就是「折其右肱」。不是表面的失误,而是支撑动作的那条线断了。


盛气之中,如果少了安定的根,就会撑不久。

我们都太容易被自己的「沛」迷惑,以为越大越好、越快越稳、越亮越有力量。但其实真正能让一棵树活下去的,是它在土里的根,而不是它在风里的姿态。

「右肱」在传统里常代表实干、行动、负责,是出力最多、也最容易被过度使用的部位。人一旦在成就感中失去了平衡感,就会开始透支这些关键支点。开始凭情绪推动计划、凭经验判断是非、凭影响力去压过讨论,而不再愿意听、慢、等。这时候,再大的丰,也变成了一种负担。


那些不能用的力气,往往是最早燃尽的那种。

有些人以为自己正在高光时刻,其实不过是最后那口气在勉强支撑。他的笑容是机械的,他的回答是套话,他的决策是本能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

看起来,他还在拼命地推东西往前,但实际上,他已经不再能承担结果。就像一个右臂受伤的人,勉强拿东西,也不过是越扛越重。

这一爻说「无咎」,不是因为这段经历是好的,而是提醒:如果你及时停住,没有硬撑、没有再继续用已经断裂的那条路,就不会出更大的事。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危机中的「免于灾变」,不是一种安心的安全。


最深的教训,往往是从「不能用了」那一刻开始的。

我见过一些人,真的要等到「完全不行了」才开始重新思考。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太容易被盛景带着跑,跑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连回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其实,沬本身是水汽,是阴气,是遮蔽在阳光之下的模糊。它不是敌人,但它确实是个讯号。在大张旗鼓的背后,你开始觉得有点混沌、有点疲倦、有点搞不清楚自己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感觉不是错觉,而是提醒。


做不了大事的时候,就不要假装能承担所有事。

很多人误以为力量就是得时时刻刻都能做决定、能扛压力、能解决问题。可是真正的力量,其实也包含了知止、认错、等待。尤其是在丰极之时,愿意承认「现在这件事我先不动」的能力,反而最可贵。

我有一个长辈,年轻时是带兵打仗的。他跟我讲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说:“不是每场仗都要打,有些仗你非得退,退得越快,人就活得越久。”

听起来像是战场的智慧,其实何尝不是生活的真理?


人在高位时最容易假装自己无所不能。

那种“不能用”的右臂,常常不是一下子断的,而是被日复一日的小傷積累,直到有一天,你以為只是普通的扭一下,結果完全使不上力了。

我見過領導階層裡的孤獨,他們嘴上說自己沒事,但其實內心有幾十個疑問從來沒機會講。他們怕一旦說出口,就顯得不堅定、不夠格、不值得信任。結果就是,問題不斷地累積到無法動彈。

其實人啊,真的不是不可以脆弱,而是不能裝作無敵。


真正的「無咎」,是能在斷前,先收手。

有些人跌得很重,是因為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會跌。你讓他歇一歇,他說來不及。你讓他緩一緩,他說會被別人超過。結果就是,他自己扯斷了那條用來支撐全局的筋脈,還以為只是輕傷。

這一爻提醒我們的,不是不要豐盛,而是:在豐盛之中,你是否還留得住自己?是否還看得清自己的右臂是否健全?是否還能在最得意時,突然停下來問一句:「這條路,還真的是我願意走的嗎?」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