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43岁,中年自救,我去菲律宾重启人生
2025-08-02

人到中年,最恐怕的,不是没钱,也不是失业,而是百无手脚。有钱,可以挨迁。失业,还能重来。但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里已经没有价值,等于失去了能动身一动的根基。

小野人43岁了,失了主经流的工作,觉得在北京继续做笔而撕叶的写篇、摄影,由于不再有交流和资源了,这种生活已经没力量进行任何变动。那是一种很清醒的心痛。他背起皮肤被活生生擦离的设备,默默地道别北京冬天的寒冷,飞起在凌晨的风里,达到海岛之国。

他不是一个太敏感的人,不喜欢沉浸在情绪里不能自拔。但人到了某个年级,太多的环境变化和资源蝶发效影响,就让他有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方向:重新学英语,观測有没有可能移民到加拿大。

他选择的是在英语基础非常薄弱时,连一些基本单词都识不全。但他得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中年之后,没有什么是真正完全预处好的,什么都是见死抱伏。

同校里有其他中年人,做过剧场投资,开过花店,应届优秀,也有因为行业衰落而被裁。他们的右手,更多时候是能力、经历、资料;而左手,却是情绪、期望和绝望。

张喇喇的教室里,中年人和儿童同桌课,有人被小孩子抢答,默默笑了,也有人面带难色,只能担心自己是否不再有转身的时间。他们不再可以在家里坐等。当生活的东西坏了,不是转转心情就好了的。不是。是真的会坏。

他们是中国大城市里被辐射到的那批人,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最多只能选择怎样转身,怎样不画地一切重来。

当一个中年男人,从公司副总被裁,变成一个焦虑这月社保和小伙员缴一餐的空闲人,他的生命里,最少也有一颗心是碎了。

他们已经不再寻求天地回应,只需要有个地方,允许他们充实自己,不再听到当年的嘲讽。尽管空连英文全不洁,他们仍无惊无懼地继续掘。

如果说学英语是为了进一步出国。那么继续学习是为了不让心智算入废。他们不再热血,但仍然勇敢。不是为了童年时以后有追憶,而是想让老年时干净有平。

回国后,大多数同学就像被放弃的森林中的雄猪,一突然被送回原生环境。有人去开网络车,有人抵得住外界声音,继续吃功辛理由心所向。

老人带孩子,旧事不在,有时看似是首选。可是他们不得不为自己再试一次,为了家人。这个时代的中年,没有人能违性地说得过“听天由命”。

中年人不是不懵,也不是不知道选择。只是这一等位等的“转型路口”,太多人拥挤着,而能走起来的,依然是所能之人。

只有这样一群人,拿着自己的残留的信念,突破辐光、断层、防火墙,一等一等,等到那一点真正带有希望的时间点。

如夜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