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董宇辉:独处,是治愈内耗最好的方式
2025-08-03

独处,是我们对抗内耗最直接的方式。

你在人群中待得越久,越容易被别人的情绪裹挟。一个眼神、一句无意的话、一次迟疑的态度,都能在你心里翻江倒海,让你一整天都不得安宁。可你真静下来去想,这些外界带来的干扰,和你真正的生活目标、内心渴望,其实毫无关系。

董宇辉说他可以几天不说话,只是一个人读书、品茶、思考。有人觉得这寂寞,他却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松弛。因为你只有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才不必迎合、不必表演、不必提防。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外表光鲜,但一坐下来就满身疲惫。他们怕说错话,怕被忽视,怕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怕别人不高兴。其实他们更怕的是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但真正治愈他们的,从来都不是更多的关注,而是彻底的放空。

塞尚在最红的时候隐居小城。他说,他不想再听那一群人嘴里重复的敬语,也不想再在应酬中耗尽灵感。他喜欢一个人走在山间,把心安在画纸上。他的后期作品,就是在这种孤独中一点点活出来的。他选择了独处,也就找回了自我。

独处,是让你从别人的镜子里退出来,重新照一照自己。

人一旦长期在人群里打滚,很容易迷失。你以为自己在做选择,其实每一步都是因为怕和别人不同。你以为自己想要那个东西,其实是因为别人都在追。这样的人生,看似忙碌,实则空心。

有个孩子,小时候爱弹琴,可后来为了合群,假装自己摔坏了脑袋,再也不弹了。他开始听流行乐,开始装傻,开始努力成为大家喜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他越觉得自己像个影子。直到有一天,他一个人听见一段钢琴曲,泪流满面。他才发现,那才是他想过的生活。

很多人活到三四十岁,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一生,从来没为自己活过。每天都在迎合、在对比、在模仿,最后变成谁都不像。真正的自由,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你可以在任何时候,独处而不慌张。

你看那些真正安静的人,不管在家、在路上、在工作中,总是沉稳笃定。他们不是不累,只是他们知道在哪儿能安顿自己的心。他们有自己的书单,有自己的节奏,有属于自己的角落。哪怕外界风大浪大,他们都能守住心里那一盏灯。

独处,是让你不必再演戏的开始。

人活着最辛苦的事,其实是每天带着面具生活。你明明不高兴,还要笑脸相迎;你明明不同意,还要迎合附和;你明明想安静一会儿,却要假装热情周全。时间久了,人会麻木、会厌倦、会消耗。

史铁生晚年时常说,真正的觉醒,不是靠一次顿悟,而是靠一天天的沉静。他常坐在旧椅子上,看风吹树梢,看人来人往。他写的那些作品,都是在独处中听见内心后流出来的。

陈忠实回老家写《白鹿原》,不是逃避,而是回归。他在乡间煮面,在黄昏散步,看四季更替、草木荣枯。别人说他销声匿迹,他却说那段日子,是他最丰盈的时候。不是因为外在的安逸,而是因为内心终于清澈。

每个人的灵魂,其实都渴望被看见。可在喧嚣中,它只能藏得更深。你只有安静下来,哪怕只是一个下午,也会发现,原来你不需要那么多热闹。你需要的,只是能和自己对话的时间。

很多人怕独处,是因为不习惯面对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他们怕看到自己的焦虑、愤怒、无能。他们以为独处是孤独,其实独处是让你回到本来的样子。当你学会了安静地陪着自己,你才知道,原来你一直都够好。

独处,是一场灵魂的休息。

别把日子过成一场场表演。别把关系看得太重,也别把别人想得太复杂。你忙着活给别人看,到最后,别人也未必真在看。倒不如留点时间,种花、看书、散步、睡觉,哪怕发呆也好。那种不被打扰、不必回应的时光,才是生活最温柔的部分。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是在热闹中寻找方向;但我更相信,人生的价值,是在独处中找到自己。只有你知道你要去哪儿,别人才不会轻易把你带偏。

所以啊,学着独处吧。学着一个人去看展、看电影、散步、吃饭。学着一个人旅行、写字、发呆、沉思。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实一点也不难。你更会发现,那个独处时的你,才是最自在、最真实的你。

别怕孤独,那是灵魂在成长。

你越能享受独处,就越能摆脱内耗。

愿你在喧嚣中有静处,在热闹后有清欢。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