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它排第一
2025-08-03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过度的夸奖。

很多人不怕批评、不怕否定,真正让人陷入泥潭的,是那种披着蜜糖外衣、暗藏利刃的“夸”。你以为是别人欣赏你,其实是他给你戴上枷锁;你以为是信任,其实是利用;你以为是抬举,其实是推你向下的温柔手。捧杀,是这个时代最阴柔的攻击方式,它不吼不叫,却能精准击中一个人最软的地方,让人一边感激、一边被困住。

懂得夸奖的人,不见得真心欣赏你,尤其是那些说话太顺耳的。你仔细去看,那些夸你“能者多劳”“你最合适”的人,往往不是让你轻松一点,而是准备把更多麻烦的活推到你身上。他们不会明着要求你做什么,只是“顺水推舟”地把你架上去,再把责任一股脑往你身上压。你若不拒绝,就成了他们手里最听话的棋子;你一旦应允,就开始了被控制的命运。

最常见的捧杀,是把你困在别人的期待里。比如,你刚做成一件事,他们立刻大肆吹捧,说你“天赋异禀”“未来可期”。你本来只是凭一时努力做到了几件事,结果就被贴上了“你不能失败”的标签。于是你再也不敢松懈,再也不能低落,再也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你怕让人失望,怕失去称赞,于是一步步陷进了自我设限。捧杀真正可怕的,不是外人评价高,而是你开始以为自己必须永远完美。

在家庭里,这种“夸奖”更容易扎根。父母常常说:“我们家孩子最听话”“你最懂事了”“你从不让人操心”,听上去满是爱意。可孩子听久了,就成了背负标准的苦行僧。他开始不敢哭、不敢错、不敢停。他要维持那个“好孩子”的形象,就像演员要一直演到谢幕,却从没人告诉他,他其实可以不演。过度的夸奖,塑造的是顺从,而非自信。

职场上,这类套路更是随处可见。你帮忙加了一次班,领导顺势说你“责任心强”;你多干了一点活,同事就把你说成“最靠谱的人”;你偶尔主动揽事,很快就成了“谁都信得过”的代表。到最后,你不再是你,而是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劳模人设”,一个用来填补别人的懒惰、弥补系统漏洞的工具。

被夸奖不是坏事,但关键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内心判断力。真正不怕捧杀的人,是那些自知者。别人怎么说,你听着就好,心里有数。别人怎么高看你,你不会因此多做;别人怎么期待你,你也不会因此乱动。你明白,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每一次选择都该出于本心,而不是为了讨好世界的掌声。

我们会掉进捧杀的陷阱,常常是因为内心缺乏自我价值感。太想被看见,太想被认同,于是听不得人夸,受不了人表扬。别人说你好一点,你就觉得自己真成了神;别人看重你一次,你就拼命想配得上那份期望。其实,你不是想做得更好,只是不想被揭穿。你不是不累,只是不敢停。你不是优秀,只是太怕别人说你不够好。

真正有力量的人,是那些能稳住自己价值感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该承认的承认,该拒绝的拒绝,从不因为别人的赞美而迷失方向。他们懂得,夸奖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真相;人心,是世界上最难测的东西,再甜的语言也可能藏着苦果。

要不被捧杀,先学会自我定义。你是怎样的人,不需要别人的语言来证明。你能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别人一句“你最合适”就能决定的。你什么时候努力,什么时候休息,也不用别人来点头。你要做的是稳住自己,建立起一个清晰、坚固、持续的自我价值体系。

再者,要持续自我成长。成长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为了让你自己在任何境地下,都能从容选择、不被拿捏。当你的能力、见识、心理建设都越来越稳,别人的捧杀也就变成了风中耳语,听得到,但动不了你分毫。

还要学会做自己内在的父母。小时候没人教我们怎么面对夸奖,现在我们得自己学会。你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需要讨好谁来证明我值钱。”“我不做这件事,不是我能力不够,而是这事对我没意义。”这些正向暗示,看起来像自言自语,但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你对世界的回应方式。

最后,遇到有人试图用话术捧杀你,也别慌张。你可以捧回去,也可以转移话题,更可以装傻。你不是非得硬刚,但也不要默认。比如有人说你“今天来晚了,是特地来买单的吧?”你可以一笑说:“我以为你要买单,所以才给你留了个机会啊。”话说完,风轻云淡,你既没吃亏,也没撕破脸。

在这个以表达为主导的时代,语言的分量越来越重。但你要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别人口中的你,而是你真实的、坦然的、自由的你。别人说你优秀,那是他们的看法;你觉得自己不必逞强,那才是你的立场。把这些分清楚,活着就会更自在一些。

你不是为世界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来。别因一句话背了太重的担子,也别因一顶“高帽”忘了低头看路。人生不靠捧,也不靠杀,它靠你自己心里的那盏灯,亮着,就够了。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