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学历贬值后,大家说不定反而越来越淡定
2025-08-03

学历贬值,并不可怕,反而会让人更自由。

人在年少时,总觉得一张好文凭是通天的梯子。其实等年岁渐长,才会明白:那张纸的确重要,却不是全部。它是起点,不是终点;它是门票,不是舞台。过去几十年,学历是稀缺品,是分层工具,是筛子。但今天,随着人越来越多,大学越来越多,文凭也渐渐地从“光环”变成了“标配”。既然不再稀缺,就无需高看,也无需贬低。

现代教育,更像筛选,而非培养。一个孩子考上名校,靠的往往是早期的天赋积累和家庭支持,而不是后天的拔苗助长。这点,无论中外皆然。你看美国,藤校是一拨人,其他大学是另一拨人。中国的清北985同样是一个生态圈,其余高校是另一个层级。这种分化,其实越来越像美国。一个孩子初中努力、高中奋战,如果没有身体、精神、家庭等全方位的支持,冲刺清北的概率并不高。所以,那些鸡娃家庭逐渐冷静下来,他们意识到——再怎么补课、加班学奥数,也很难追上天赋和出身的差距。

人们渐渐转向更长久的筹码,那就是体能和心性。一个人身体好、情绪稳,注意力集中,自然比别人更有持久力。这才是人生长期竞争中最坚固的护城河。于是你会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锻炼,而不再只是死盯着成绩。比起围棋八级证书,爬山、跑步、游泳这些事,看似普通,却真正打下了抗压的根基。就像种树一样,根扎得越深,风雨来得再猛,也照样能站稳。

国家也在调整教育的节奏。不让小学生排名,不让校外疯狂补课,其实是降低了过早的功利焦虑。因为人一生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小学阶段那点分数。太早拔高,反而伤了本性。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童年,是充足的好奇心,是一次次与世界真实碰撞的机会。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制造分数机器,而是帮助孩子活得明白、走得稳当。

社会也越来越宽容,一个人走错一步,不再意味着满盘皆输。我们身处的时代,叫做“保底社会”。它并不保证你大富大贵,但起码不会让你轻易饿死。只要你愿意干,愿意折腾,总能活下去。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的父辈、祖辈,经历过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步错就可能全盘覆灭。而今天,失败不会立即变成绝路,它更多时候只是一段绕远路的旅程。

所以,不用怕失败,不用怕走偏。你看现在那些网上火得一塌糊涂的人,他们很多都不是“标准路线”上的赢家。反而是因为在主流赛道走不下去了,才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小路。结果那条小路通向了意外的风景。一个骑车穷游的小伙成了超级V,一个钓鱼拍视频的大叔成了网红博主,一个讲冷门知识的手艺人火得一塌糊涂。他们没靠学历、没靠背景,靠的就是愿意长期做一件别人不做的事,做到别人做不了的程度。

主流的路还在那里,还是很多人要走。但主流之外的非主流,反而更适合大多数人。不是因为非主流更容易,而是它允许你以自己擅长的节奏,慢慢积累。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只要你能满足其中任何一块微小的需求,你就有饭吃。手工达人、种菜博主、唱歌哄娃的、捏泥人讲历史的,每一种看似“没前途”的事,在今天的网络里,都能找到回音。信息放大了个体价值,兴趣不再是浪费时间,而是潜在的生计。

所以我一直说,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爱好。这个爱好不是用来“提升自己”的,不是用来“求职加分”的,而是用来养活你的心。它让你在低谷的时候,不至于完全垮掉;也许在某一天,它能变成你谋生的手艺。但即便没有那一天,它也值得拥有。人生很长,后半程比前半程更难熬。一个人到四十岁以后,很难再靠外部推力往前走,唯一能推动他的,是内心的热爱。而那份热爱,往往源于年少时那些不被重视的小玩意、小技能、小乐趣。

兴趣的力量在于时间。你喜欢一个东西,你就会忍不住去做。你做得多了,自然比别人强。别人三年做不到的事,你因为喜欢,五年十年做下来了。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其实就是愿意投入的时间差。而能投入时间的前提,是你不讨厌、甚至喜欢这件事。所以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你拼命学的高数、啃的四六级,而是你偷偷摸摸研究的、别人觉得没用的那些东西。

学历仍然有用。读书仍然重要。知识永远不嫌多。但它们不再是人生唯一的钥匙。它们是梯子,不是天。别把自己捆死在一个“考不进985就完蛋”的逻辑里。考上当然好,考不上也正常。绝大多数人本来就不是清北的料,这不丢人。清楚自己能走到哪里,才不会一边拼命,一边自我怀疑。

人生是一场长跑,你可以中途换赛道,可以歇一会儿再出发,也可以走走停停。只要你还愿意往前走,就没算输。有爱好,有体能,有韧性,你就已经赢了很多人。清华的美术生开AI课火了,不是因为他学得最深,而是他表达得清楚,讲得亲切,让人听得进去。这不是学术,是传播,是另一种智慧。很多互联网写手、短视频达人,学历不高,思路却清晰,因为他们从小就喜欢表达。兴趣,是天然的助推器。你越擅长的事,越容易走得远。

从前往后看,是努力;从后往前看,是命运。你身处的地方,也许早就被你童年的小念头决定了。你喜欢讲故事,就去写;你喜欢捣鼓东西,就去做;你喜欢教人东西,就去教。别怕看起来“没前途”,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前途已经不再只长在名校和大公司里了。它也可能藏在一间木工坊、一条山路边、一部摄影机后面。

学历贬值了,但机会没贬。相反,机会正在变得更多、更杂、更像你。

最好的状态是,有学历,有爱好,有体能。但若非要选,先选身体,再养爱好,最后有机会再读书。这样活着,就很稳。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