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到来,冯唐53岁:我给20岁、30岁年轻人的10个建议
2025-08-04
人这一生,最难的事,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成得了事、稳得住心、走得了路。
年岁渐长,我常想起冯唐那句大白话:“成事,是一辈子的修行。”话说得直白,但却道尽了一个人在世间走动的真章。年轻时想的是“我要成名”,三十岁想着“我要成功”,到五十岁了,才明白,能把一件事认真地做成,比什么都重要。成事,并非气势汹汹地争强好胜,而是把眼光放远、把脚步落地,一点一滴地,磨出自己的路径。
好习惯,是年轻人最好的底牌。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人都还带着点少年气,以为天赋可以通吃一切。可真正走进职场才会知道,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走得长远的,不是聪明,而是习惯。事到了手上能不能做、话到了嘴边能不能说、心里的急躁能不能忍,这些事,说穿了就是自律的积累。按时回复一封邮件、及时赶到一个会议、认真读一本书、静下心来写点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会在无形中让你和别人拉开差距。一个能写出两千字文章的人,往往就比说一嘴漂亮话的人,更能把事办成。
日子忙乱的时候,更需要定力和慢劲。
越是年轻,越容易觉得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怕错过。但人生的节奏,从来不是跑得快的人赢,而是能在复杂中沉住气的人走得稳。有时候,你反而要学会“扯脱”,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是发个呆、倒个立、晒个太阳。把手机调成静音,把心思关在门里,安安静静地和自己在一起一会儿。一个人愿意给自己时间独处,就不容易被外界风吹草动扰乱。工作烦了,不妨去泡杯茶、散个步;事儿难了,不妨去看看天。安静是滋养心神的药,一点一滴,润物无声。
想成事,先别怕烦。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没有机会,其实机会就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琐碎里。见到事,叉手立办,不磨叽,不拖延。哪怕不完美,也要先动手。有时候你不是不会,而是脑子里想得太多,手上却迟迟不动。曾国藩每天起床写三件事、睡前检点完成几件,这种老法子看着土,却最管用。世上的聪明法子多得是,但真正落地生根的,永远是那些最笨的坚持。勤快,不是态度问题,是结果问题。见了就做,做了就放心,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
不骄不躁,是管好自己的第一课。
年轻人容易自满,觉得自己读书多、思维快、想法新,就瞧不上那些“老油条”。但真做起事来,就知道人情世故比天赋重要。一个人若是学会闭嘴,不嘲笑、不张扬、不抢风头,反而能赢得更多机会。骄傲这件事,是件看不见摸不着却最能毁事的毒药。同样,懒惰更是心病。醒来赖床五分钟,看似不多,一天三次,一年就浪费了几百个小时。早点起,跑跑步、做个早饭,不是为了什么仪式感,而是告诉自己:今天也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十岁,是做人做事的分水岭。
人一旦到了三十,必须拥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不管是写字、带团队、做产品、跑销售,至少得有一样,是你自己能掌控、能倚仗的。别人靠不住,学历靠不住,岗位更靠不住。唯一能带你穿越风浪的,是你日积月累打下的硬功夫。别羡慕谁在前台发光,你要知道,那光是十几年一步步走出来的。成事没有捷径,每一份踏实都不会白费。你现在熬的夜、读的书、吃的苦,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还你一个稳稳的台阶。
别急着求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扎实。
很多年轻人跳槽频繁、转行频繁,一年换三个方向,嘴上说想成长,心里却总在计较:钱多不多、累不累、值不值。但冯唐说得对,这些事在三十岁之前不值一提。真正值得计较的,是你能不能快速学到新东西,是你有没有主动去犯错并从中改过的勇气。一个能成事的人,往往在看起来“赔本”的阶段,积累了后人难以赶上的深度。钱会有的,职位会来的,但手艺、心性、判断力,这些东西,是时间打磨出来的。
成事的人,管得住事,更管得住心。
一个人若只管事不管心,很快会陷入焦虑;只管心不管事,又容易沦为空想。管住心,先要立志。心里没个大目标,就会随波逐流,看见谁赚钱就跟着做,听见谁出名就羡慕嫉妒。有了志,就要戒惰。别拿性格说事,也别用“我不是早起型选手”做借口。愿不愿意为自己花力气,愿不愿意为了成长吃点苦,一看作息时间,二看行动效率。想成事,就别怕“烦”。烦,是生活考你的一道道题,耐烦的人,最后都成了赢家。
管好事,得从小事着手。
很多人眼高手低,总想着“一招致胜”。但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怕从最小的地方开始。做方案、写汇报、盯流程、跑数据……这些事看似琐碎,却是练手的大课堂。做着做着,你就能看清全局,走出自己的路。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其实是一种“做笨功”的智慧。他知自己天资一般,所以更注重扎实。他不求一战成名,只求步步为营,最终反而成了真正的实干派。你不需要聪明过人,只需要认真做事。
真正的智慧,是明理而不浮躁。
做事要讲高明,也要讲精明。高明,是看的远;精明,是做得细。一件事你能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都过一遍脑子,才能算是“看明白了”。别太快下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不确定的事,多花点时间查资料、问人、推演。不要怕啰嗦,怕的是草率。只有看得清楚,才能动得准确。高明和精明兼备,是成事的捷径。而且,这条捷径没有抄近路的可能,唯有一遍一遍练,一点一点做。
命运给的,你接着;命运不给的,你也照做。
冯唐说,成败看运气。话听着悲观,其实很真。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也会败在“刚好不合时宜”;做得一般,也可能撞上好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该干的干,该拼的拼。因为只有你一直在场,运气才可能撞到你头上。小心安命,埋头任事,是一种面对命运的态度:命由天定,事由人干。你不能决定命运怎么分牌,但你能决定怎么出牌。命运不厚道,那就用诚意打动它。反正不做,结果是零;做了,才有变数。
带人做事,是另一场修行。
人到了中年,总免不了要带队伍。一个人干事,靠自己;一群人干事,要靠格局。好的带头人,是那个先把方向看明白的人,是那个先受累、先受气、先动手的人。你要让别人信你,先要你对自己有数。目标要立得远,安排要排得细。团队不能一时兴起,更不能一放就散。没有仗打的时候,就备战。没有项目的时候,就打磨流程。你闲着,别人也就散了。人心这东西,靠的是点燃,不是压榨。点对了火,一群人就能一起往前走。
管理团队,选人是第一关。
带团队的人,一定要看人看得准。技能可以教,人品很难改。找老实的、肯干的、愿意学习的,再教他们方法。别贪图一两个“看起来聪明”的人,要找那些“看起来稳定”的。人在一起久了,拼的就是信任。你肯给人机会,人家才愿意跟你走到底。那些你带出来的人,会成为你日后最大的底气。一个人做得再好,也就一人之力;一群人拧成一股绳,才是真的有力量。
最终,做成事的,都是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
每天早起写点字、睡前看点书、忙里抽空锻炼身体,这些事说着容易,做起来要年复一年。你不需要当冠军,也不必当领导,你只需要每天都还在原地,一点点往前走。哪怕慢,也别停。哪怕累,也别回头。三十岁能管住自己,四十岁能稳住事情,五十岁还能带好团队,这就是一个人最好的成就。
走远路,下笨功夫,做时间的朋友。这是成事的秘密。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