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时候,普通人如何扛过去?
2025-08-05
精神内耗,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大众病。
有人焦虑、有人迷茫、有人在努力工作的时候突然失去了方向。无论是身价千万的创业者,还是在格子间写PPT的打工人,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进一场无声的消耗战。
但我们都知道,抱怨没有用。真正能拯救我们的,是一些穿越困境的“底层逻辑”。
今天这篇文章,想用三句话,帮你熬过2024最难的时候。
一、热爱,是唯一可以打败精神内耗的武器
一个没深度活过的人,是连躺平都躺不下来的。
内耗,是内在能量被掏空的过程。
你越是觉得一件事“没意义”,越容易累,越容易陷入“我到底为了什么”的循环。
这不是做得多,也不是休息少,而是你根本找不到“值得消耗自己”的东西。
打个比方,你可以凌晨三点去打游戏、通宵看剧,却连早上七点上个班都觉得煎熬。
为什么?
不是因为你懒,是因为你不热爱。
真正热爱一件事的人,即使很累也甘之如饴。
去年和巴菲特儿子彼得聊天,他说:父亲教会他们最重要的,不是挣钱,而是找到“能让你早上跳下床、晚上还意犹未尽的事情”。
那种感觉,就像你不是在“坚持”,而是在“享受”。
不是你熬过了困难,而是热爱让你不觉得那是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你明明昨天还emo,但今天听到一首老歌、读到一本好书,又像打满了血条继续出发。
精神的电池,一直都在你心里,只是你要找到那个充电器。
二、心流,是对抗碎片焦虑的解药
专注,是一个人自我修复的本能。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读一本好书读到忘我、跑步跑到出汗反而更轻松、写一篇文章写得废寝忘食……那一刻,世界安静了,烦恼退散了。
这就是“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里说:心流是一种高专注、高挑战、刚好能胜任的状态。
说人话就是:不难不易,刚刚好。
我们普通人也能进入,只要记住两个小技巧:
第一,减少切换。
不要同时做多件事。
别边刷短视频边写方案、边听播客边做思维导图。
多任务不是能力,是陷阱。
切换一次注意力,大脑就要额外付出处理成本,相当于你拿着一块电池拼命插拔,一分钟就烧完了。
你真正高效的时刻,往往是你一心一意的时候。
第二,建立关联。
你总在沙发上看综艺,就别指望能在沙发上写出年终总结。
你在哪里、干什么,大脑会自动贴标签。
所以你想专注工作,最好打造一个固定“工作场”:书桌、耳机、泡一杯茶……都可以变成你心流的触发器。
当你把专注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时间也会变成一种资产。
三、成长的本质,是在关系中看见自己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和多少人建立深度关系。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活着很累”?
除了工作和经济,很多时候,是因为“关系内耗”。
你害怕被拒绝,不敢表达真实情绪;你怕亲密、怕承诺、怕失败。
而这些,其实都和我们最初的关系经验有关——原生家庭。
心理学有句话:我们的潜意识,终其一生都在试图修复童年。
所以你会在亲密关系里,不断重复同样的伤害;你会在职场里,莫名害怕权威和评价。
要改变这种模式,靠的不是“否定过去”,而是“重建链接”。
去谈一次你真正愿意付出的恋爱。 去找一份你真的愿意相信的工作。 去跟父母有一次真实的对话。
在这些关系中,不是“获得”,而是“看见”你是谁,你怎么爱,你如何挣扎,你为什么退缩。
人生不是“修炼成仙”,而是“和人好好相处”。
你能面对多少真实关系,就能穿越多少内心迷宫。
所以,2024年,如果你很难,就记住这三句话:
热爱,让你熬过去; 心流,让你跑起来; 关系,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