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嘛,总要被一样东西套牢的。不是股票,就是房子。
2025-08-06

人这一生,总会被什么套牢,不是股票,就是房子。

你以为自己一直自由着,其实不是。你走在路上,风一吹你就缩脖子,天一热你就找空调,人一多你就烦躁。这不都是被现实套牢了吗?只不过,有的套子你看得见,有的你看不见。房子也好,股票也罢,它们从来不是枷锁的起点,而是你的内心在寻找一个可以“被困住”的出口。

有个年轻人,刚毕业那年在北京上班,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北三环。他每晚加班到十一点,从写字楼出来时天已经黑透,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有一晚,他一边吸着面,一边刷手机,突然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同学买房的照片。他没多想,但面突然不香了。他对自己说:“不能再等了,我得有个家。”于是他把原本攒着买第一台车的钱,掏出来凑首付,签了合同,绑定了三十年贷款。就这样,他终于在北京有了个小角落,却也被彻底套住了。他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赚的钱一半进了银行的肚子,另一半,养活着那间从未真正拥有过的“自由”。

你说他是被房子套牢了吗?不,真正套住他的,其实是“归属感”三个字。他害怕漂泊,怕别人问起“你在哪儿定居”,怕女朋友爸妈一句“有没有房”,怕自己终有一日无处可归。所以他把所有的不确定,打包寄存在一个“可抵押”的空间里。他不是真的喜欢房子,他只是想抓住点什么。而房子,刚好成了那个“能被抓住”的东西。

再说股票。一个朋友,在牛市里赚过钱,那种赚钱的快感,让他有点飘。你知道的,钱来得太容易,人就容易误会自己。他开始重仓,开始融资,开始听小道消息,开始把“运气”当作“实力”。等到行情转冷,他手里的票一个个绿得发光。可他不愿意割,因为那不只是金钱的损失,更是“自我认知”的破碎。他说:“只要不卖,就没亏。”他不肯认错,也不肯放手。后来他告诉我,自己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账户,看完就开始烦,烦完又一边加班一边刷行情。他说:“我不是被股票套牢了,是被我自己那点执念套住了。”

你看,人不怕亏钱,怕的是承认“我错了”;不怕被套,怕的是承认“我赌了”。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追求自由,其实早就被某种“非自由”捆绑了。你怕孤独,就找人凑合;你怕空虚,就往家里塞东西;你怕失败,就咬牙死扛。这些都不是你“主动的选择”,只是你“不得不”的逃避。

人真正的“被套”,从来不是买错一套房、拿错一只票,而是把自己的价值,交给了外部世界去定价。你把安全感寄托在房子上,它涨你就踏实,跌你就焦虑;你把成功感系在股票上,它红你就自信,绿你就自卑。那你说到底,是房子套你,还是你在用房子“捆住”自己?

有一晚我坐地铁,隔壁座位两个女孩在聊天。一个说:“我妈催我买房,我说我一个月才八千,买什么买?”另一个叹气:“要不是我家首付出了点,我也只能租到老。”她们说话时都带着点无奈,眼神里又有点“非得如此”的疲惫感。我突然想,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房子=成功”的默认设定,她们是不是就能轻松点?可转念又一想,也许人哪怕没有房,也会被别的东西绑住,比如工作,比如婚姻,比如朋友圈点赞数……

人活着,就像开车上路,不管你开多快,终究要找个地方停。而每一个你以为是“终点”的地方,其实只是另一个开始的“套子”。你买房,是为了安稳;你炒股,是为了增值;你结婚,是为了陪伴;你努力,是为了不被淘汰。你在追的东西都不坏,坏的是你以为“有了就不会再缺了”,可人生最怕的,就是以为“套牢了就能得到了”。

一个老先生跟我说,他年轻时炒股赔光了积蓄,老婆也跟他闹过离婚。他说:“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被绑住的不是账户,是面子。”我问他现在还炒吗?他说:“炒啊,但我现在炒的是心态。”我笑了。是啊,人生不可能没被什么绑着,我们不可能永远轻盈地活着,但如果你能在被绑住的同时,还能笑着说“我认”,那这个“套”,也未必是牢笼,也许是修行。

你二十岁,还在路上。你会被困,被套,被逼得想逃,也会被逼着去面对一些“根本没打算那么早面对”的现实。但这都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因为你越早明白“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一根绳子”,你就越能看清“这绳子绑在哪,值不值”。

人最怕的不是被套,而是被套了还以为是自由;不是被困,而是困久了忘了怎么动。你要学的,不是怎么逃开一切,而是学会和自己的“困境”共处。哪怕你已经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哪怕你账户被深套,你也得告诉自己:这是我选的,那我就承担;这是我面对的,那我就活着过。

你可以慢一点,但你不能糊涂。你可以被套,但不能丢了方向。

真正的自由,是你在被锁住的同时,还知道钥匙放在哪。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