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我发现了拉开普通人贫富差距的真相......
2025-08-06

《繁花》和《山海情》,是同一个时代的两张脸:我终于看懂了贫富差距背后的真相。

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句话,说是“同一个天底下,有人喝粥,有人喝酒”。那时候不懂,觉得酒粥不过是味道不同,填饱肚子而已。可后来我长大了,见识多了,才明白,酒和粥之间隔着的,不只是味道,而是一整个世界的距离。

《繁花》热播的时候,我正好在重温《山海情》。一个画面是阿宝在黄河路上左手香烟右手合同,吃一顿饭掏四千块;另一个画面,是宁夏西海固的乡亲们围着一个马铃薯项目,商量着怎么挖出一点希望。那一刻我愣住了——原来,这两个剧说的是同一个时代。甚至,是同一年。

一个城市,灯红酒绿到看不清天色;一个乡村,黄沙满天到看不清路。你说这世界公平吗?你说命运,是靠努力拼出来的,还是靠生下来就站在哪儿?

我忍不住去查了资料。1993年,上海黄河路高档饭店排着队放烟花剪彩,一晚流水几十万。那年,全国人均GDP不到3000元,而黄河路的包间最低消费已经2000元一位。与此同时,西北的村庄里,很多人连冬天取暖的煤都买不起,一家几口人合穿一条裤子。你说夸张?不,这是真的,拍《山海情》的编剧说,很多情节都是实地采访后不敢还原的“轻版本”。

以前我总以为,那些电视剧夸张了,为了戏剧效果。但这次我真的懂了,有时候,现实比戏剧更极端。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爸的一个朋友,老梁,那年下岗以后开了个饭馆,小地方,开在一个火车站边上。他说自己那几年靠炒菜炒出了“第一桶金”,也正是那时候,认识了一个上海来的小老板,做外贸的。俩人关系不错,偶尔一起吃饭聊天。我问他:“你没想过跟着他做点生意吗?”他笑着摇头:“不敢,那人说话我都听不懂,全是洋字儿。他那世界,跟咱们不一样。”

现在想想,这就是那波人贫富差距拉开的起点。有人站在站台边看火车,有人早就跳上车厢,奔向了远方。

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你看《繁花》里的阿宝,也不是躺赢。他也跌倒过,也被骗过,喝醉过,但他有一个东西是《山海情》里的老百姓没有的——机会。他有一个城市在背后,有资金、有信息、有路子。而老马们呢?他们有的只是黄沙、盐碱地和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那年我舅舅第一次进城,看见大厦玻璃反光能照出整条街的样子,他说:“这就是未来吧。”我当时不懂他在感慨什么,现在回头看,那句“未来”说得多重。他不是在看建筑,而是在看一种生活,是他够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那种日子。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别总抱怨环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靠自己改变命运才是真本事。是,这话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当起跑线就差了一百米的时候,有的人光是跑到你起跑的位置,就已经累得吐血了。

我在大学时打过一份兼职,是给一个企业家写自传。他讲到自己90年代白手起家,从一个倒腾电子表的小贩做成了年入千万的大老板。我问他:“那时候您怎么想到进货倒卖的?”他说:“我表哥在深圳做这个,我去看了一趟,回来就知道这生意能做。”你看,就是这样,一趟车票,一次对话,一段关系,就能改变人生轨迹。而同一个年代,山里的人甚至不知道“深圳”是干嘛的。

贫富差距的真相,从来不是谁更努力,而是谁先看见了风口。

我在《山海情》里看到一个细节:马得福他们为了改善村里的生活,尝试发展光伏产业、做扶贫车间,可是走得每一步都艰难无比。他们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勤奋,而是每次起步,都晚了别人十年。

再看《繁花》,你会发现阿宝不光“会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做什么”。他知道信息,他知道哪里有机会,甚至他知道怎么用人、怎么包装、怎么谈判。这不是运气,是时代给了他一张比别人更清晰的地图。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区别是“钱”,但其实是“知道”。

我奶奶有句老话:“有的孩子一出生,裤兜里就装了钥匙;有的,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听起来刺耳,但确实真实。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已经远远比90年代公平得多了。网络拉近了信息差,基础建设让很多村庄也能接轨城市,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可哪怕如此,阶层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难以跨越。

我在想,《繁花》和《山海情》不是非要站在对立面。它们本来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时代最真实的注脚。你要讲“风口”,那风,总得从某个地方吹起;你要讲“红利”,那利,总得先喂饱一部分人。

但我也看到希望。

我认识一个西海固出来的姑娘,大学考到了上海,后来留了下来,在一家科技公司做程序员。她说,小时候村里没有通自来水,洗头得看天色,但她一直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现在她存了一些钱,准备给家里修路、盖新房。我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我已经走出来了,我想让别人也能走出来。”

那一刻,我真的想给她鼓掌。

这才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意义。

我们不该只沉溺在《繁花》的烟火里,也不该只流连于《山海情》的苦难里。真正值得探讨的,是怎么让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桥,越来越稳,越来越宽。让《繁花》里的灯,不只照亮黄河路,也能照到山海那头的旷野。

时代给了一部分人超前的脚步,我们不能责怪他们快;但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让后面的人不至于被永远甩在原地。

每一个阿宝背后,都站着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他们不一定辉煌,不一定上镜,但他们的坚持、善良、忍耐,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底色。

有人说,《繁花》是幻想,《山海情》是现实。我觉得不对。《繁花》是真实,《山海情》也是真实。只是这两个真实,太不一样了。

那不一样的背后,是政策,是命运,是选择,是运气,也是一代人的宿命。

我们不能决定出生在哪里,但我们可以决定,愿不愿意为别人点一盏灯。

是的,《繁花》里的灯照得很亮。《山海情》里的人走得很慢。但如果那灯能照一照前路,那些走得慢的人,也能走得更稳、更远。

愿我们既能看见《繁花》,也不忘《山海情》。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