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而是......
2025-08-06
假期第一天,早上五点五十醒了。窗外天还没亮,屋子里黑得像小时候捉迷藏最后一个没被找到的角落。那一刻,我以为自己会很激动——终于不用打卡上班了。但没有。我只是睁着眼,发了几分钟呆,随手拿起手机,又开始了和这世界的第一场无声对话。
信息刷着刷着,意识开始泛滥。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串无厘头的句子:“年终奖到底发多少?”“那封没回的邮件是不是该回了?”“是不是有人朋友圈里说的‘休息=堕落’是在影射我?”
我心里泛起一丝疲惫。不是身体上的,是脑子像过载了一样地“嗡”。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假期来了,终于可以睡个长觉、好好“躺尸”,可一天过去了,人没轻松半点,反而更慌了。你明明什么也没干,怎么还觉得这么累?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大多数现代人的普遍病——大脑太满,心却太空。
冥想专家安迪·普迪科姆说,大脑的疲惫不是因为你干了多少事,而是因为你总在想却从不停止想。你以为你在休息,其实你只是把自己丢进了更深的一场“意识泥潭”。
很多人觉得“睡觉”是万能的休息剂。累了就睡,烦了也睡。可有些疲惫,睡不走的。就像你关了电脑,软件却还在后台偷偷运行,风扇照样转。你以为自己关了大脑的电源,其实你只是“屏保”状态。
我身边有个姑娘,可媛,是个做品牌的中层。去年她一连忙了几个月,终于盼来了国庆假期。她决定“睡个痛快”。于是每天躺到中午,吃点外卖,刷剧、刷短视频,然后天就黑了。她说自己醒来时头昏脑涨,有一瞬间竟分不清今天是星期几。
“我这是在休息吗?”她问我时,眼神里是空的。
我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假期黑洞”:以为自己放松了,其实整个人像被吸进一口无底的井。手机、沙发、零食,还有刷到凌晨的短视频,把你摁在一个舒服的泥潭里,不知不觉被掏空。
所以,有时候,最累的不是身体,是你把自己丢给了无意识。
什么是好的休息?不是你“什么都不做”,而是你“有意识地做点什么”。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把“休闲”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的,比如刷手机、看剧、打游戏;另一种是主动的,比如阅读、散步、练字、发呆、冥想。
说实话,被动的方式看起来容易,给人“爽”的即时感。但你要是试过一整天只做这类事情,晚上一定空虚、焦躁、嗜睡、无趣,甚至有点自我厌弃。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进了“快乐陷阱”,醒来却只剩下昏沉。
而主动休息,不是让你努力做事,是让你主动“在场”。
我前段时间在阳台上种了一盆薄荷,每天早晨起来给它浇水、掐掉黄叶,那种感觉特别奇妙。我不说话、不拍照、不发朋友圈,只是蹲在阳台上看它发芽。那十分钟里,我脑子里没有KPI、没有转发率、没有“我要变好”这种自我PUA。
只有一件事:我看见了自己。
是的,一个人最好的休息,是当他终于和自己“照了个面”。
我还记得一个朋友说,他从来不冥想,觉得坐那儿“傻呆呆的”。后来有天他凌晨三点醒来,心烦意乱,就点了一支烟走到阳台。他说他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街灯闪烁。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被拉回来了”。
冥想不一定是盘腿打坐,也不一定要追求“什么都不想”。它更像是:你停止了和世界的拼杀,回到自己这儿来,看看你此刻的心,是不是在发抖。
冥想大师安迪有句特别打动我的话:“真正的快乐,不是一切都很完美的感觉,而是无论心里泛起什么情绪,你都能坦然地说——没关系。”
说真的,我们太容易逃避自己的情绪了。难过时刷段子,焦虑时看剧,自责时疯狂打游戏,结果是你越逃,它越追。最后你不是摆脱情绪,而是被情绪追着跑。
我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天天沉浸在“要崩”的边缘。后来我开始每天晚上关灯后,在黑暗中和自己说话。我会对自己讲:“今天难过也没关系。”“焦虑也不是错。”“明天可以慢慢来。”
没有技巧,也不讲逻辑。只是允许自己“如其所是”。
这种“允许”非常重要。你允许自己不好、允许自己难受、允许自己不想努力。这种允许,是你和自己达成的最温柔的和解。
而真正有治愈力的休息,往往就发生在这种时刻——你不再和自己作对。
一个朋友说:“我不怕累,我怕的是累了还不允许自己停。”
假期,可能是我们这一年中为数不多、可以坦然“停一停”的时刻。可我们总觉得“停下就落后”,或者“浪费了时间”。于是你在床上挣扎,在手机里逃避,在信息流中失控,最后在深夜里偷偷后悔。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你不会休息,而是你根本不敢休息。
就像《十分钟冥想》里说的:我们的人生像是一张大白纸,要从起点画一条线到终点,你试图一口气画完,结果越画越歪。其实你只需要连好眼前的每一个小圆点,专注当下,顺着走,自然会抵达终点。
我们太在意那条“线”了,太想要“直达成功、直达目标”,结果把休息当成了负担,把放松看成了懈怠。
真正聪明的人,是敢于在节点上“停一停”的人。他们知道,人的心力和电池一样,是要定期充电、清理缓存、重启系统的。
所以,假期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不是刷手机,也不是熬夜放纵。
而是你终于愿意关掉外界的声音,听一听自己心里还有没有回音。
你可以去散步,不戴耳机;去公园坐一会儿,看别人吵架、遛狗、吃烧烤;你也可以在黄昏的时候泡一壶茶,不求仪式感,只为给自己一个“有意识地活着”的机会。
你也许不会因此顿悟、升华、重生,但你一定会在某个不起眼的瞬间,忽然觉得整个人松了下来。
你会发现:你不是不快乐,你只是太久没有“回来”了。
如果说睡觉是修复身体的方式,那“正念”就是修复灵魂的手术刀。不是切除什么,而是让你看到原来的样子。
我们不是不需要睡觉,我们是太需要好好活一次。哪怕只是一顿认真做的饭、一场用心去看的电影、一次慢悠悠的洗澡……
那一刻你在场,你就是自由的。
我不知道你这个假期做了什么,但我希望你至少给了自己一个小时,不为别人,不为朋友圈,不为“该努力的恐惧”,只是为自己活一会儿。
你可能什么事都没做,但你可能终于和自己打了个照面。
那才是真正的休息。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