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本定,狂心顿歇
2025-08-06
真正的实修其实蛮简单的,简单到你怀疑它是不是在骗人,甚至想说一句:就这?但你若真走进去了,反倒会发现,这份“简单”,就是最深的玄机。
很多人一听“实修”两个字,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庙宇青灯、密咒经文、莲花座上面闭眼盘坐不动的高僧形象,觉得好像得先会几个咒语、懂些术语,或者把自己修得不近人情才叫修行。哎哟,那可真是把路给绕远了,走火入魔不至于,但走错方向是肯定的啦。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一身所谓的“人类智慧”,其实是我们最大的限制。你看不见空性,不是因为你没有,而是你太“有人”了。你有头脑、有经验、有判断、有情绪、有好恶、有立场,你一整天都在“我是人”“我有想法”里边兜圈圈。你一动念,一执着,一期待,就又回到了六根六尘六识的牢笼里头了,根尘识一合,哎哟喂,人味就又上来了。
你觉得你在修,其实你是在用“人”的方式,去修一个“非人”的目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诞?你想用凡心去证空性,这就像拿菜刀去劈光,一劈下去,只是刀钝了,光还是光。修行最难的,不是方法,是你放不下你是“人”的那个设定。你以为自己得先变得“更好”才叫修,其实你只要放下“我是人”的念头,已经修了大半了。
真正的实修啊,不是你坐在那里想着“我今天有没有开悟”,也不是你数着“我念了几遍咒语”,更不是你做了多少功德、背了多少经文。你就是需要一个状态——定态。这两个字听起来普通得不得了,好像路边摊也能写在横幅上卖气功,但它就是关键啊。
定态就是那个你忘了“我是人”的状态。你不再以“人”的身份看世界,你不再以“我”的角色去参与每一件事,你不再从过去的记忆里抓一把标签贴在自己头上,也不急着用未来的结果去评判此刻的价值。你就是坐着,呼吸,清醒地待着,不演、不争、不讲道理,也不说服自己。你让那个“人”的戏,歇一歇。
你一动念,马上又成“人”了。你一起心动念,你就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搞点存在感,找点意义感。你连修行都不愿意“白修”,总想得点“回报”回来。你不就是太“人”了吗?你忘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忙碌和有用,你真正缺的是静下来,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是的那个瞬间啊。
但你要问了,那这怎么做到呢?其实很简单啊——坚持。你不要想着今天要顿悟,明天要开天眼,后天要气脉冲顶……你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静静地,别管念头来不来,别管身体有没有动,别在乎你那天心情好不好。你就坐着,什么都不追,什么都不躲,坐着就是修。
你不需要有多高的觉知,也不需要立什么flag。你只需要每天回来一会儿,回到那个安静、无言、不设目标的“定态”里边。哪怕只有十分钟,哪怕那十分钟你满脑子胡思乱想,也没关系啦,关键是你来了,你坐下来了,你开始愿意面对那个空空的自己了。
你想看见空性?那你得先离开你那一大堆“人设”呀。你不离开,你就一直用那个“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眼睛去看世界,那你看见的也只会是你的投影,不是空性。你得忘了“我是个佛弟子”“我是个修行人”“我是个好人”“我是个业障深重的人”……你要忘掉这些名字,这些角色,这些定义。你啥也不是,你只是一个存在,一个一闪一闪的光点,一个来看看走走的意识。
“忘了你是个人”,这句话初听荒唐,但慢慢嚼一嚼,会嚼出清凉味道来。你之所以活得那么累,就是因为你太记得你是人了。你记得你有责任、义务、任务、情绪,你记得你要做个好人、孝顺的孩子、靠谱的伴侣、成功的人类……你全记着啦,所以你心里全是“得失”,你每一个选择都在计算利弊,你每一个反应都绑着“人设”。
但如果有一天你突然不记得你是“人”了呢?你不再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才有价值,也不再非要从别人那儿获得认同才能安心,那你就真的轻啦。那时候你也许会发现,哎哟,原来空性不是个遥远的道理,而是你一直都在,只是你老绕开它,去找一些更响亮的答案。
所以啊,真正的实修,就是你愿意一点点地从那个“人”的套子里,慢慢退出来,哪怕只退出一小步,也已经不容易了啦。你每退一步,你就靠近那个定态一点。你每靠近一点,你就离空性近一点。不是靠你知道了多少,而是靠你愿意不再那么用力活着。
这个时代的人太聪明了啦,聪明到总想靠方法赢得顿悟。可是顿悟不是你算出来的,是你放下来的。修行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一个回归。你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还原”你本来的样子。实修,其实就是从一堆幻想、标签、身份、欲望里退出来,重新回到那个什么都没有但特别踏实的“自己”。
有人说:“你说得这么简单,可我就是做不到啊。”没关系啦,你就从“承认做不到”开始修。你承认自己的局限、自己的欲望、自己的不甘心、自己的执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修行。你不需要假装自己多么开悟,只需要真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所以,你不要觉得实修有多难。它只是你每天、每一刻,愿意在混乱中安住一会儿,愿意在浮躁中静下来一会儿,愿意哪怕五分钟,不再想着“我是谁”“我还缺什么”,而是就在那里,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怕。
你越是愿意回到这个“定态”,越会发现,其实你本来就什么都有。你不是靠修行“修”出一个更好的你,而是靠安静地待着,慢慢地,那个被你压了好久的“本来面目”,就自己浮现出来了。它一直都在等你啊,从未远离,只是你总是走得太快,看得太多,想得太多,信得太少。
你现在知道啦,实修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状态,一种愿意安住的勇气,一份“忘了你是人”的轻盈。你不用去追那个“终点”,因为你本来就在终点上。你只是需要静下来,不动如山地待一会儿。你只要记得,每天回一次自己心里那个空空的空间,就好啦。
这一回头,你就不再是那个拼命奔跑的人,你成了一个看风景的旅人。风吹过来了,你就吹一会儿;雨落下来了,你就淋一会儿;没有天气的时候,你就坐一会儿。你终于不是那个“努力修行的人”了,你成了那个安安静静、什么都不争的存在。
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哎呀,原来这才叫修行啊,原来“简单”才是真的深,原来一切都没那么复杂,原来我们一直在的地方,就是归处。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