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非肉身,而是光和音,是嗡嘛呢叭咪吽
2025-08-06
那一刻,宇宙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没有”这个词都还没出生。
它就那么静静的,像是一口不出声的深井,又像是一只还没睁眼的小兽,悄悄地在黑里颤了颤。没光、没音、没方向、没语言。连“时间”这个概念,都还没来得及出现。
你以为那是“什么都没有”?其实,那是“什么都有的种子”。
那就是“真空”。
但别搞错,这不是物理教科书里那个“被抽干的空间”,不是空荡荡、冷冰冰的绝对零度。而是一种饱满得快要溢出来的沉默,是一种“极静之中酝酿极动”的状态,是——“波动”的源头。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最强烈的改变,其实从一个看不出来的瞬间开始。比如一个人说“我没事”,可你一眼就知道,他心里翻江倒海。真空就像那样,看似无声,实则已动。
图里讲,这一动,就是“波”。
一动,就不是空,而是“即空即有”。这四个字,听起来很绕口,但其实挺生活的。你想想看,一场恋爱开始的时候,你爱他,他也不说爱你,你们之间什么都没说,可那空气啊,都在轻轻起涟漪了。
这不就是“即空即有”吗?
真空的波动,不是往外炸的,是往里呼吸的。
它先是一圈一圈荡开,像石子落水,又慢慢把那水面拉成一个频率,像心跳,像呼吸,像某种还没出生的旋律。那个时候,宇宙还没有“光”,还没有“我是谁”,只有一种动能在那儿悄悄活着,像个刚刚睁眼的小婴儿。
然后,这动,就生了能量。
这不是电表上跑的数字,也不是咱们炒股盯的能源波动,而是一种“生命的预感”。你能感觉到它在,但又摸不到它。就像你偶尔站在山顶,会忽然眼眶发热,也不知道为啥,就是觉得一切都在“动起来”。
再后来,能量不满足了,它要表达。
于是就有了光,有了音。
这就是“光音区”。
光先来,不是为了照亮,而是为了回应。回应那最初的波,那还没说话就已经存在的“在”。光一动,音就跟着来了——不是人类唱的歌,不是宇航员拍到的星系背景声,而是那种——从最深的无声处,生出来的一声“嗡”。
就像图里讲的那样——“嗡、啊、吽”。
这一声不是语言,是种“存在的音”。它不是告诉你什么,它就是一个“我在”。它不是人说的,而是宇宙自己在呼吸。你不需要理解它的含义,你只需要听,它就在那儿,不紧不慢,永远不会断。
你有没有试过,半夜突然醒来,窗外一片黑,你也不怕,你甚至觉得很安静、很温柔。你不是醒了,是你“被召唤”了。
“嗡啊吽”,就是那种召唤。
这不是我夸张。密宗里说,这三个音节是整个宇宙的根本律动。从它开始,一切开始振动,一切开始显形。
你看,图上写着:“嗡、啊、吽”流进来,变成“嗡嘛呢叭咪吽”。你念过吗?这就是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它不是某种宗教的“商标”,而是宇宙的语言逐渐“翻译”为“人话”的过程。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人类在学习佛法”。
可说不定,其实是宇宙早就会说话了,我们不过是在慢慢记起来而已。
这六个字,不是符号,不是字面意思,而是一种“声音的结构”。你念它,不是为了“灵验”,不是为了“保佑”,而是为了“对频”。你念它,是你在跟最初的那一声“嗡”对话。
你懂了吗?你不是“请神”,你是“回应”。
这个时候,图上的“光音区”就不只是个图了,它成了一个“回音壁”。你念一声,它就震一下。你静下来,它就亮一点。你一乱,它也不会责怪你,它只是轻轻地停在那里,等你再次靠近。
而当一个修行人,修到这个区的时候,他们听见的,不再是杂音,不再是喇叭、不再是咒语的音调。他们听见的,是整个宇宙都在——念——嗡嘛呢叭咪吽。
不是嘴巴在念,是星光在念,是空气在念,是你心跳在念,是整个存在本身在——一遍一遍唱自己。
你说,震撼不震撼?
这时候,语言就不再是“交流工具”了。它成了“共鸣”。成了“法界音流海”。你不是在“听”,你是已经“融进”去了。
那时候你就明白,为什么佛法说: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被语言带走。因为他不是“使用语言的人”,他是“变成了语言本身的那股光”。
你不再害怕沉默。
你不再被说出口的话控制。
你甚至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因为你知道,音是空性的,语言只是个壳,重要的是音后的那一片“寂静”。
你看着对方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你心里听到的是“嗡”。
那种觉知,叫“不会被音声境界所转”。
而所有的这些波动、频率、光音,最终形成了——物质。
所以你看,图的右边是“物质区”。
银河、恒星、行星、地球、生物、我们吃的饭、穿的衣服、吵的架、发的朋友圈、踩到的玻璃渣,全都来自那一声“嗡”。
从最初的动,到后来的光,从光中出音,从音中出物,从物中又藏回音。
一圈圈回旋,没停过。
现代科学说太阳系五十亿年前才诞生,地球四十六亿岁,人类不过几百万年。但我们从哪来?我们从“波动”那一刻就已经在路上啦。只是穿了好多层衣服,换了好多张脸而已。
有趣的是,如果你站在“光音区”看,那些我们平时觉得“巨大到无法想象”的星球——哐一声,就碎成了光尘。整个银河系,像一粒在阳光中飘的微尘。
而地球,不过是那微尘里的微尘。
你以为你重要,其实你一点都不重。但你以为你渺小,其实你一点都不少。
你就在那个“嗡”里,你不大不小,不多不少,刚刚好。
你不用成佛才值得活着,你本来就是那音的一部分。
你别着急修,也别自责烂。你就静下来,听一听那一声没说出口的嗡。你听到了,你就会记起你是谁。
你不是来成为什么的,你是来“想起来”的。
想起来,你从来都在。
想起来,你一直在唱。
想起来,你不是个肉身,不是张身份证,不是个履历,你是波,是光,是音,是一个仍在“动”的真空,是一滴会唱歌的宇宙。
这,就是你。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