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最新!董宇辉成立新工作室、升任副总裁!董宇辉的大格局:董宇辉帮东方甄选去董宇辉化!
2025-08-07

很多人没看懂,其实这一次,是董宇辉帮东方甄选完成了“去董宇辉化”。

表面上看,他离开了原来的直播间,去做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升了职,有了更大的权责,也有了更多的自由。

但你要是只看这些,就太浅了。你没看见的,是他留下了一根“灵魂的绳子”,悄悄系在东方甄选的心脏上。他人虽然走了,可魂还在。这一招,不是退出,而是“化身万千”。

这是一场高阶的“知行合一”,不是挣脱,而是护航。

先说说那份声明,那天的直播,俞敏洪和董宇辉一同出现,轻描淡写地公布了这个新架构:副总裁、高级合伙人、新工作室、保底收入、不考核销售额……

听起来像是“安抚”,其实更像“回正”。

东方甄选早晚得走到“去个人化”的这一步。不是因为不需要董宇辉,而是不能只靠董宇辉。企业若靠单点爆破,很容易辉煌,也很容易毁灭。历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可问题是——你怎么去他?你一旦“切断”,就等于把自己的心脏挖掉一块。股价会跌,粉丝会跑,团队会散,口碑也可能跟着垮。

最妙的解法,是董宇辉自己来动这个刀。他不是“被动卸下”,而是“主动转身”。

你看,他不是退场,而是“出场方式”变了。他没离开这个舞台,只是换了个角度。他没有卸下影响力,而是把影响力外包给了“下一个自己”。

他和俞敏洪,不是一人上场一人下场,而是两人一起往后退,推一整座东方甄选向前走。

这就是高段位的“舍”与“守”了。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最高级的成长,不是掌控舞台,而是懂得怎样下台。董宇辉这一手,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一家公司卸下隐患,也为成千上万看他直播的人,示范了一种“退而不失,进亦有道”的格局。

他不是风口上的猪,而是愿意走出风口,把风给别人的人。

你要知道,这年头,最容易失控的就是IP经济。一个人爆了,全公司围着他转。他开心,公司兴旺;他不爽,公司就动荡。太多网红企业的覆灭,不是因为产品不行,而是绑定了一个“不可控的大脑”。

你要问俞敏洪怕不怕?当然怕。上一次“老师出走”的历史记忆还在呢。

但这次不同了。董宇辉没跑,而是留下来,参与改革。甚至用“拆解自己”的方式,帮公司跳出依赖。他说的那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我要保护俞老师的体面。”

你听听这话。不是嘴上说兄弟,而是真拿兄弟的面子当回事。

我见过太多离职信,个个都是“个人发展”“家里原因”“感谢平台”,可从来没人说过:“我不走,是怕你下不来台。”

这才叫人情,这才叫担当。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个情感表达,可别忘了——这是在几千万人直播间说的。这句话,是对所有打工人讲的:有时候,不是你放弃个人利益,而是你在守住大局。

别笑大局观这三个字。大局观,才是一个人真正能走多远的“命门”。

有些人,眼里只有薪资和抖音后台;有些人,眼里却有人的感情和组织的命运。

董宇辉是后者。他从来不是“野心家”,他是“护心人”。

当然,退也不是没代价的。他要面对“流量下滑”的风险,要独自承担新账号的冷启动,要扛住别人的质疑,甚至可能连带上东方甄选的整体起落。

但他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他没有拍桌子离开,也没有哭哭啼啼写小作文。他就是默默转了个身,把自己的光亮往平台底座照了一下,然后悄悄说一句:“去吧,飞吧。”

这背后,其实是两代“新东方人”的一次对话——俞敏洪负责创造平台,董宇辉负责穿越平台;俞敏洪负责制度建设,董宇辉负责价值示范。

他们一个是创业家,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懂规则,一个守信仰。你说他们在一起,是因为利益,其实不全是。我看更多的是:他们都信那一套叫“教育”的东西。

你别忘了,他们起家,是讲课的。他们现在带货,其实本质没变,还是“说话影响人心”。只是从“考研班”换成了“直播间”而已。

人是活的,平台是活的,可价值观不能散。董宇辉留下的,是他的表达风格,更是他的内心秩序。

你想想看,直播间里最不缺的是吵闹,但最稀缺的是有文化的沉静。

当一个人能用《诗经》和《圣经》的语言去带货苹果,那他卖的,就不只是水果了,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微传播”。

你可以说他文艺、做作、慢热,但你不能否认——他就是不一样。

可越是不一样的人,越容易被异化。平台会想把他榨干,团队会想把他复制,舆论会想把他神化。久了,这个人就变得不自由了。

董宇辉不是没看到这一切。他看到得很清楚。所以他早早开始“自拆偶像”。

他在小作文里说:“我不是你们想象中的人。”他在直播间说:“我也会错。”他不是要塑造一个完美人设,他是要主动破掉那个“被神化”的董宇辉。

这才是真正的“去董宇辉化”。

不是公司去,而是他自己来。

这不是放弃自我,而是保存本我。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也保护那个曾让他发光的平台。

你要是把这场操作看成一场“公关修复”就太浅了。这其实是一场现代组织的“文化重建”。

它背后在解决的是:当个人影响力远远超过组织的时候,如何防止组织结构崩塌。

而这一次,他们做到了“双赢”。

俞敏洪没失去董宇辉,董宇辉也没放弃尊严。

粉丝们看到了真诚,投资者看到了业绩,团队看到了可能性,而所有打工人,看到了“原来职场上也可以不撕逼、不算计、不翻脸,还能好好收场”。

这,就是最大格局。

也许你会说:“他毕竟还是拿了股份、拿了职位,这不是天花板级的资源配置吗?”

是的,你没说错。但请问,多少人拿到资源之后,会选择“分出来”?

你以为格局是在没有利益时做选择,其实真正的格局,是你拥有一切之后,依然能选择“有所保留”。

董宇辉没走,他留下了。而他留下的,不只是人,不只是号,也不只是那张温柔的脸——而是一种“共生不掠夺,合作不取代”的新范式。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网红与平台博弈频繁撕裂的时代里,还是有人选择用“成全彼此”的方式,缝合断裂。

这,才是真正的新东方精神。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