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papi酱:成名和婚姻,都有7年之痒
2025-08-07

papi酱走了七年,终究没有“活成大家想要的样子”。她红过,被捧上云端过,也被遗忘、被骂、被冷看。可她也一直都在那里,不喧哗、不争抢,不争夺舞台中央的位置,只是默默在生活与表达之间,找一个她可以落脚的地方。一个能让她继续说点真话、讲些笑话、活得不那么累的地方。

很多人说她“变了”,但其实她没怎么变——只是世界太吵,变得越来越不能容纳一个不合群的人了。

她一直是那个愿意把生活里不顺的、尴尬的、丧气的部分撕开,拎出来、翻个面、用笑调侃一下,然后说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只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快到你连“笑一笑”都要考虑有没有正确的立场、是不是冒犯了谁、会不会被“挑刺会”开除。

但她不讨好、不解释、不喊口号。她不是你想象中的“女权偶像”,也不是资本派来的流量机器。她不需要你理解,只希望你让她继续好好说话。

这年头,能说真话已经很稀罕了。

成名不是什么恩赐,有时候更像是一个枷锁。一旦被看见,就必须被“定义”。papi酱刚被捧红那年,很多人拿她当“清流”,说她“犀利”“高级”“中产的发声器”,结果没多久,又有人骂她“装”“油”“不笑不哭看不懂”。

大众从来都不缺声音,但往往只听得进自己想听的那一种。papi酱从来不是“喊口号”的那种人,她不立标签,不想做某种群体的代言人。她更像是个站在一旁轻轻提醒你:“喂,这件事,好像有点不对劲哦”,然后回到沙发上玩消消乐。

这不是冷漠,是节制的温柔。

节制的温柔,很容易被误会成“冷血”。尤其在一个讲究“痛点”“共情”“煽情”“流量泪点”的世界里。你说的话不够催泪,表情不够悲伤,就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你“没有人味”“没有良知”。

可谁说共情就一定要哭?谁规定难过就必须号啕大哭才算真感受?情绪不是喊出来的,它可以静静流动,就像她坐在观察室里那样——眉头紧锁、眼神沉着,像是正在咀嚼某种隐忍。

人间的悲欢离合,她都懂,只是不表演。

但演的人,更容易被记住。

所以她常常站错了“人设的位置”。观众希望她代表某种情绪、某种价值观,最好激烈点、泪点多一点、立场坚定一点。但她只想做个观察者,观察着婚姻的裂缝,观察着粉丝的怒火,观察着流量的涨跌——然后说出她观察后的真话,哪怕这些话,不够讨喜。

这才是真正的“内容创作者”。不是制造感动,而是捕捉真实。

她不是冷,她是清醒。

说到底,papi酱这一生的功课,不是“如何继续红”,而是“如何继续做自己”。很少有人注意,她从来没有迎合流行趋势。她不上直播带货,不靠通稿刷存在感,甚至更新频率都低得可怜。

但她仍然在那里,一点点,做内容。

她从不和别人争吵。你说她变了,她就沉默;你说她凉了,她就继续拍视频;你说她配不上“顶流”的位置,她就退下来,找个能安放心灵的角落,接着创作。

她吵不过,也不想吵。她知道,那些想吵的人,不在意她说了什么,只在乎有没有吵得够大声。

吵不赢的架,就别吵了。沉默,有时候更有力。

她一边被误解着,一边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她生了孩子,孩子叫“小胡”,网友又炸了,觉得她“背叛了自己以前的立场”,可她从来没有立过什么“独立女性的flag”啊。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而已。她选择了爱情,也选择了托班,选择了不让父母做全职保姆,选择了相信孩子可以从别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这不是“叛变”,这是“成长”。

很多人忘了,成长的代价之一,就是要接受误解。你不能解释每一句话、回应每一条评论。你能做的,就是把那些评价都搁在一边,然后继续生活,继续创造。

有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她说:“我不想生活变得很累,钱是赚不完的。”简单,却有力量。不是因为这句话多有哲理,而是因为她真的就是这样过的。她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也没有沦为流量的傀儡。

这其实很难。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你看,太多人把“红”当成目的。红了就变现,变现了就转型,然后疯狂收割。但papi酱从没走那条“更快更高”的路。她拒绝炒作,不接廉价广告,不频繁露面。你说她错失商业机会,她大概会笑笑说:“那就错过吧。”

活得像她这样,是一种反潮流的勇气。

她其实早就“出圈”了,只是没走进你们想象的圈。

她没有站在浪尖,而是选了一个角落,慢慢活、慢慢说、慢慢走。她知道热度终将消散,但只要她还能拍一条视频,说出几句真话,这一生就不算糊涂。

热闹的,不一定长久。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那些在风里还愿意讲人话的人。

你问我,papi酱现在还火吗?

我不确定。但我确定的是,她还在。

还在说话,还在生活,还在坚持那个最初想拍视频的理由——“觉得好玩”。

你说这个世界变了,这个行业变了,人们的胃口变了。是的,都变了。但人心的温度没变。你可能不再每天刷papi酱,但你仍然会记得,她曾在你低落的一个夜晚里,讲了一个好笑又心酸的段子,让你轻轻地笑了一下。

那一下,很轻,但很真。

她不再追逐所谓的第一名,但她始终守着那份属于内容创作者的“自尊”:我不去迎合你,但我也不会轻易放弃你。

这是最难的一种坚持。

到最后,她不想成为标签,也不想成为神话。她只是想做一个人,一个有喜怒哀乐、有选择、有得失的人。

她的选择,不是完美,而是真实。

就像她说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不是高深,不是口号,是最朴素的幸福。

这世界已经太复杂了,能简单地活着,本身就很了不起。

如夜話,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