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娃到北大教授:他道出3条人生经验,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2025-08-07
起 · 紧绷的人生,是因为我们太怕“差一点”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内卷”。我们卷学历,卷职称,卷社交。就连看剧、看书、看新闻,都有人比你快一步、懂得多一点。
焦虑,成了空气。你深呼吸一下,都能闻到“还不够好”的味道。
可昨天我看到一个北大教授说,他从来不是最好的学生,也从不想着要“赢”。小时候穷,没指望自己能考上什么名校;上了大学,土得掉渣,他也只是告诉自己:“能走出来,就是进步。”
那一刻,我忽然松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每个成功者,都在起点就满级。
原来“好”这件事,不是从一开始就全会,也不是要一次性做到完美,而是每天比昨天好那么一点点。
承 · 治好内耗的,不是更努力,而是更诚实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明明已经在做事情,却总感觉像是在原地打转。
我们常常不是被生活击倒的,而是被自己的期待压垮的。
你期待自己在人前不怯场,结果一开口就结巴,于是便羞耻、愤怒、逃避。
你想成为聪明人,可别人一提起行业术语,你就听不懂,于是便躲起来,假装自己不在意。
可你知道吗?真正厉害的人,反而最不怕说“我不会”。
那位北大的老师就是。他在会议上不懂就说不懂,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你们比我厉害,我还得向你们学。”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一点卑微,反而像一棵稳稳站着的树,风来了,他只是微微弯腰。
因为他知道:成长,不是靠装会,而是靠承认不会,才有破的口子,光才能照进来。
顿悟 · 不追风口,是因为他早知道自己站在哪
我们总以为,时代的浪潮是靠“抓住”的。谁跟得上,谁就是赢家。
可偏偏这位老师,告诉我他从不追热点,哪怕时代喊你做IP,他也说“我口才不好,我不适合这个节奏,那我就不做。”
你听听这话,多干脆,多清明。
他不是懒,也不是保守。他只是知道:真正的主动,不是见风就跑,而是敢说“这风,不是为我而起”。
他不靠风口走上北大,而是靠一篇篇冷门论文,一步步厚积薄发。他的书,写了十几年,只为写成“社会能用得上”的好教材。
这个时代,我们被逼着要快,要卷,要多元技能。但我们忘了,扎根,比什么都难得。
真正的能力,不是你看上去能做多少,而是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到哪、又愿意做到多深。
明理 · 做一个“诚实、笨拙、但坚定”的人
那个北大的老师,一直说自己是农村娃,不聪明,不会装,也不想卷。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够格”的人,却走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
他靠的,不是运气,不是背景,也不是聪明,而是:日拱一卒,不期速成;诚实做事,沉稳做人。
你想逃离内耗吗?想从焦虑、比较、自我攻击中走出来吗?
那你得先学会三件事:
第一,放下对“完美自己”的执念。你不是神,也不需要处处赢。
第二,敢于说“我不会”。不是认输,是认清;不是丢脸,是开始。
第三,找到你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圈。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世界这么大,能稳稳做自己,已是难得。
最后,我想送你这句话:成长从来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段缓慢而坚定的修行。
你不需要赢过所有人,只要不再骗自己,就已经赢了一半。
如夜話,至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