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这才是做生意
2025-08-07

人间做事,做生意者众,如今看似门路万千,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商道者,不过是人道的延伸。若不明人心之变幻,难以见生意之本质。有人说,做生意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把不一样的东西卖给一样的人,一是把一样的东西卖给不一样的人。此话听来浅显,细想却极具穿透力,道尽经营的两条基本路径。而真正厉害的,是能在这两条之外,生出一条新路——比如苹果,它每年把“看似一样”的东西卖给“同样的人”,却能年年激发他们如初的热情。这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关于“信念”与“认同”的修行。

我常思量,一个企业若要年复一年地将近乎同质的产品卖给同样的一群人,这其中的秘诀究竟在哪里?他们靠的不只是产品,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共识”。不是说服你,而是让你主动靠近,不是推销给你,而是唤醒你心中某种认同。这其实正是修行中所说的“道场感”。一个道场,并不靠高墙深院,也不靠香火旺盛,它靠的是气场,是信念,是场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共鸣。当一个人走进道场,内心的某部分自然生出恭敬、生出向善、生出愿意归心的力量。而苹果之于其用户,也像一个道场般存在,它让人觉得: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我认同的美学,我内心秩序的一部分。

很多人以为做生意就是做产品、定价格、找渠道、做营销。但若仅止于此,就仍在皮相上打转。真正深入进去的人会看到,生意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流动,是愿力的交换,是认同的凝聚。人愿意掏钱买一样东西,不是因为它有多强,而是因为在买的那一刻,买下了自己认同的那一部分自我。你若懂得这一点,就不必花力气去讨好所有人,只需守住自己,吸引那些本就与你频率相近的有缘人。

这让我想起修行中常讲的一个词——随缘。随缘不是被动,也不是无为,而是在缘起的流动中,守住自己该守的那份清明。修行人不争众,只敬因果;不求多,只求正。在人海之中,若能守住心中那一个“法”,不随外境变化而动摇,不因他人期待而扭曲自我,那这颗心,才是真正的道心。而苹果之所以被视为商业奇迹,不正是因为它把这种“道心”变成了品牌核心?它不因市场喧哗而随波逐流,不因流量起伏而改变姿态,它所贩售的,从来不只是产品,而是一个整体的秩序感。

你若细细体会,会发现这一切其实早已超出商战的范畴,而进入修行的维度。一个人要如何守住“同一样的东西”,却让它年年新鲜,日日动人?这正如我们每日礼佛诵经,每次似乎都一样,但每次的心却不一样。若你真心进入,一念专注,每一遍诵读皆有不同的触动。我们总说修行是“重复”,但真正的修行从不在重复之中厌倦,而是在重复中精进。苹果每年更新,看似只是多了点功能、换了个颜色,但背后真正强大的,是一种从不松懈的专注力与细节之心。这种心,和修行者每日参禅打坐,毫无二致。

因此我们要明白,真正决定一门生意成败的,从来不只是产品的差异性,更在于内在有没有“道”的力量在支撑。你是否清楚你在服务谁?你是否明白你带给别人的是什么?你是否能不随着市场的每一个波动而动摇你的初心?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诚实面对,并在实践中一一落实,那么你就不是在“做买卖”,而是在“立命”。

修行也是如此。有人每日打坐,心不在焉;有人日日礼佛,却只为求福报;而也有人,一日不念佛,却时时观心照念。表面一样,内核天差地别。苹果与其他品牌的不同,正如修行人与习气未除之人的不同。一个是在同样的动作中,一点一滴淬炼自己,最终成道;一个是在变化万端中,追求新鲜,最终迷失。

所以,若你想做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事,无论是生意、写作、艺术、教育,甚至是普通的日常工作,你都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你所守的是什么?你是否能让你的“一样东西”变成他人心中的“那一盏灯”?不是靠外在包装,而是靠你内心的那股“定”。这世上可以模仿的东西太多,但定力是无法模仿的。真正的力量,是在变化中能守住本心,是在嘈杂中不被带走,是在别人以为你“年年一样”时,你却已暗中日日精进。

这便是观心之道,不在别处,就在你每日的重复中,就在你每一次选择是否“守住”的那一念之间。守得住的人,才是真正在修行,也是真正能做出道业的人。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措活佛著),洞见现代生活中的心性与定力
推荐音频:得到APP《苹果的产品哲学:少即是多的修炼》由吴军博士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