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坏事和厄运,可能只是你对挑战的定义。命运对它的定义是:机会。
2025-08-07

有一段时间,我常听人说“怎么又这么倒霉”“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也曾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这样抱怨着,仿佛所有的坏事都特别青睐我,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直到有一天,我静坐在窗前,看着一场暴雨冲刷了整个院落,连带着那棵原本就病弱的老梅也倒在泥里。我心头一沉,本想起身救它,却忽然注意到它倒下的位置,恰好避开了旁边一丛刚冒芽的茶树。我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知,这老梅看似败落,其实换来了另一株生命的绽放。坏事也许只是我这一刻的判断,而在更大的格局里,它是命运调整方向的一次用意。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遭遇了不幸,其实只是眼界未开。我们将失业看作打击,将生病看作灾难,将关系的崩塌看作失败,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这一切,也许不是针对我,而是为了我。为了让我停下奔波的脚步,去面对内在的失衡;为了让我脱离那个早已不适合我的环境,进入新的可能;为了让我看清,那些我以为无法失去的人,其实并不真的属于我。若不是那场痛苦突如其来,我们或许还会在错的路上走更久,在执念中沉更深。

世人对坏事的定义,常常是一时情绪下的判断。我们被痛感牵引,很自然地贴上了“倒霉”“不幸”“完了”的标签。但命运的语言,不是感性,它说的是因果。它不会在乎你愿不愿意,它只在乎你准备好了没有。就像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看起来是被土埋,是被挤压,其实是在酝酿新的生长;就像蝉蛹蜕壳,看似挣扎痛苦,其实是要化身飞翔。你若只看表象,便只能感受压迫;你若能转个角度,或许就能看到,这是命运在引你进入新的阶段。

修行路上,最难的一关,不是面对烦恼,而是转念。不是消除痛苦,而是重新理解痛苦的意义。我们总以为要修到无痛无灾,那才是境界。其实真正的修行,是在痛中能不迷,在难中能不退,在苦中能生慧。佛陀也曾有烦恼,祖师也曾受辱,只是他们在经历之中,不再定义“坏”,而是看清每一次境遇的本质是“缘”。缘起,缘灭,皆是法门。你若能这样看待命运的推搡,那么无论风雨如何变幻,你的心都能住定如山。

有一位修行人,曾在寺里照顾重病师兄多年。有人问他是否觉得吃亏,是否抱怨命运的不公,他答:“起初以为是苦役,后来明白是转业的机会。再后来,知道是学慈悲的机缘。”说这话的时候,他面容平和,眼神清亮。我在那一刻真正懂得了:所谓转业,并不只靠静坐念经,而是靠在生活中每一次看似“厄运”的出现时,你是否能看出其中的转机。你若认定它是灾,它就成了障;你若看见它是缘,它就成了渡。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一段合作突如其来地中断,损失颇大,那时怨恨、羞愧、焦虑一齐涌上来,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整个人生路径的选择是否错误。但也正是在那段“失意”的时间里,我开始静下心来写作、冥想,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在方向,也开始主动与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的人重新连结。半年之后我才明白,那次所谓的“坏事”,其实是命运替我清理了不适合的土壤,只是我当时尚未看懂。

于是我愈发确信,人生的许多“打击”,其实是命运设下的“提醒”。它提醒你方向错了,提醒你步伐太急,提醒你停下来照照自己的影子。你若把每一次挫折、失落、背叛都当作一个生命的警钟,那么你会渐渐从受害者的位置中走出来,转而成为觉察者、行动者、创造者。你不是命运的棋子,而是命运的对话者。

命运从不会轻易奖赏一个逃避者,它只眷顾那些敢于正视风雨,穿越黑暗之人。它用“坏事”敲门,问你是否准备好了?你若打开门,走进去,就会发现那里面藏着一间宽敞的屋子,光亮通透;你若抗拒抵触,门就关得更紧,愈发无光。这是命运的智慧,也是宇宙的规矩:一切看似不顺的发生,其实都是生命推动你成长的方式。

修行的眼睛,看世界不同于常人。常人见不顺便哀怨,修行人见不顺便观因。常人避苦,修行人观苦。常人抗争,修行人顺势而为。不是妥协,而是通透。不是放弃,而是看清。这世间没有真正的坏事,只有未被读懂的机会;没有真正的厄运,只有未被转化的能量。一切你不愿面对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逼你面对;一切你以为逃过的,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拐角再次出现,直到你愿意与它和解。

若你能明白这一点,那么从今往后,当坏事来临时,你不再只是抵抗和悲伤,而是静心观照:这是命运的试题,我要怎么答?你不再问“为什么是我”,而是问“我如何从中转身”。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命运一直站在你这一边,它只是用一种更高明、更严厉的方式,在教你成为真正的你。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与神对话》(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本书以对话方式呈现生命中“坏事”的另一种理解角度
推荐音频:得到App·蔡康永《情绪自救》系列课中《如何看待人生的坏事》章节(已通过官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