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信息差永远存在,它本质是自我限制
2025-08-07

有时你会惊讶,仿佛时代奔跑得如此之快,信息飞跃得如此之远,可人的心性,却常常仍在原地打转。都已经2023年了,很多人已经用上了人工智能的助手、看得懂外太空的新闻、手机可以连通全球,而“学英语”这样一件本该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自然的事,仍旧成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道坎。不是技术上的难,而是心态上的结。不是材料不够多,而是方向感不够清晰。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把“自己”从限制中松绑。

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明明早就知道英语的重要性,甚至也下载过不少App,报过一些课程,买了厚厚的资料,可是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听见陌生的语音就逃避,一想到“我不行”就封住了行动的通道。他们的障碍,不在于不知道怎么学,而在于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说:“这太难了”“我不是那块料”“反正也用不上”。这声音,不是外来的,是自我设限的产物。而只要这声音一日未被看见,哪怕资源再多,信息再丰富,路依旧走不出去。

你说,信息环境已经和十年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那是事实。现在我们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学习工具、最开放的语料库、最丰富的线上交流平台,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连线异国他乡。但你再看,许多学习者的心,却还停留在那种“把英语当作考试工具”的心态里。他们没有真的去使用语言,而是试图“学好”语言。他们对“用”的恐惧,远远超过对“不会”的羞耻。他们更在意错一个单词会不会被笑话,而不是那一句表达能不能让人听懂。他们习惯在心理上自我否定,在行动上瞻前顾后,在动机上总带着一丝功利的味道。这种状态之下,语言不再是连接世界的钥匙,而变成了心头的负担。

但如果你真的愿意静下心来看一看,地球有多大,机会就有多大。英语不是你人生的目标,它只是你可以自由行走世界的一双鞋。一双好鞋,不会让你飞,但能让你走得更远、更稳。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成就”,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你用得越自然,它就越好用;你看得越轻松,它就越贴合。当你真正意识到语言的本质是沟通,是连接,是理解,而不是考试、不是标准答案、不是完美发音的表演,你的学习状态便会完全不同。

修行之道亦然。许多初学者把修行当作一种“我必须做对”的事,总想着“我打坐姿势对不对”“我念咒的节奏合不合规”“我是不是走偏了”“我是不是不够虔诚”。但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的完美,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老老实实地看见自己、调整自己、持续地面对、持续地归位。语言学习亦是如此,不在于你能不能流利地复述一篇演讲稿,而在于你是否真的用它听懂了一句心里话,是否在你想表达感受的时候,有一个方式可以不用翻译自己,就直接说出来。

学习本是喜悦的事,是打开而不是封闭,是放松而不是紧绷,是亲近而不是对抗。而当我们用“功利的心”去逼迫一门语言进入我们的脑中,就像拿着棍子在逼花开放。你打得再狠,花也不会开得更快,反而枯萎更早。你越是想“速成”,你越是会被拖住。你越想“完美”,你越难开口。这一点,道理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我们内在的执念太多,太想快、太怕慢,太想好、太怕错,太想赢、太怕输。而一切这些念头,才是真正挡在你与流畅表达之间的墙。

真正的学习者,是那种像孩子一样的人。他们不怕错,也不怕被笑。他们愿意用拙拙的语言去搭建一座座桥,他们愿意用半生不熟的表达去传递真心。他们愿意在犯错中微笑,愿意在卡顿中继续说,愿意在别人听懂与否之间,仍然愿意努力靠近。他们没有“我必须学会”的压力,只有“我正在使用”的喜悦。正如修行之人,没有“我要解脱”的焦虑,只有“我正在活出觉知”的自然。

当一个人学语言,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理解别人,那语言的门便打开了;当一个人用语言,不再是为了表达优越,而是为了缩短距离,那语言就成了一道光;当一个人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东西”,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更自由的人”,那学习本身就成了一种修行。

所以,当我们还在问:“都2023年了,为什么英语还是这么难学?”或许更该问的是:“我的心,准备好走向更大的世界了吗?”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你是否愿意松开旧的自己,愿意用一个更敞开的方式去靠近那个世界。若你愿意,那世界早已在门外等你,只待你走出那一步。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Language Learning with Netflix》(协助外语学习的Chrome插件使用指南,配合真实内容输入)
推荐音频:YouTube频道“英语流利说官方频道”发布的系列课程《Real English Real Life》第一季,原生语言输入配合实用表达(已确认为官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