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人生的大部分状态,其实都是在等待,多数人会称之为无聊,却忘了在等待时,也可以指望自己,建设自己,做好自己。
2025-08-07

人生的大部分状态,其实都是在等待。我们等车,等人,等消息,等机会,等一个“更好的时候”。在这一个又一个等待的缝隙里,人仿佛被时间牵引着停滞了脚步,心也逐渐被一种叫“无聊”的情绪吞没。我们常说“无所事事”,其实不是没事做,而是做什么都提不起心气。我们觉得“没意思”,其实不是世界太单调,而是我们已经忘了如何跟自己相处。人们厌倦了等待,是因为不懂等待的意义;人们讨厌无聊,是因为未曾在静止中发现生命的流动。

等待,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觉知的入口。修行的过程,不是在高山古寺中寻找灵光,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磨出一颗清明的心。当我们意识到:等待本身,就是生命极为真实的一部分,我们才会慢慢不再抗拒它。在等待中,其实正是最适合观照自己、调整自己、建设自己的时刻。只是,大多数人把等待当作“过渡”,却没看见它原本就是“过程”。他们把等待视为“不重要的空白”,却不知其中蕴藏着生命成长的可能。

小时候,我们在等长大;长大后,我们在等工作、等爱情、等成功;有了这些后,我们又在等更大的平台、更高的位置、更深的理解,或更多的陪伴。我们把希望投射到未来,也将主动权交给了时间和他人。于是,一个人的生命越来越像是一张“预约单”——仿佛永远都在排队,永远都还差一步。

可有没有想过,那些等待的时光里,你也可以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不是等事情发生,而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先使自己有所改变。你可以等爱情来临,但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学习爱自己;你可以等工作转机,但这段时间可以锤炼你的专注和意志;你可以等孩子长大、父母安康、世界变好,但你依然可以在此刻,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被托付的、温柔有力的存在。等待不代表虚度,恰恰相反,它是最深沉的孕育。

生命的丰收从来不是一瞬间的爆发,而是每个无人问津的片刻中你愿意继续努力的积累。你种下一棵树,它不会因为你盯着它看就长得更快;你读一本书,它不会因为你读得快就给你更深的理解;你期待一个人来爱你,他也不会因为你焦急等待就提早出现在你生命中。生命的规律从不为人焦虑的心跳乱节拍,反而是你越能安住当下,越容易被真正的机会温柔照顾。

佛法常说,诸行无常,万事皆空。这并非让我们对一切不抱希望,而是提醒我们,任何外在的期待都不是牢靠之物。你等的车可能晚点,你等的人也可能错过,你等的消息可能不来,你等的时机可能永远不是最好的。唯有一个不断建设自己的人,才不会因等待而沉沦,反而因等待而沉淀。

很多人无法承受“空白”的感觉,是因为心里没有稳固的锚。他们太习惯被外界驱动,以至于一旦静下来,便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其实,真正的自我,只有在静中才能被照见。你坐下来,读一本书、写一页字、泡一壶茶,不为谁看,也不是为了交换,而只是因为你愿意在这段无人监督的时光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份不为目的的自律,就是最大的力量。

有一位老人说:“我年轻时,也曾觉得等待是一种耽误;可年纪大了,才发现,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往往不是那些急着出发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在等待中深耕内心的人。”他的这句话,不是大道理,而是亲历了人生长河后,对“无聊时光”的重新定义。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人,其背后必有数不尽的孤独等待。只是他们没用“无聊”去打发,而是用“自我锤炼”去回应。

顿悟,也许就发生在你坐在等车的站台时,忽然意识到:我可以不再刷手机,而是看看远方的天色,听听内心的声音。那一刻,你从被动的等待者,变成了主动的生活者。你不再问“什么时候才轮到我”,而是问“我可以怎样让此刻更有意义”。这样的人生,就有了不同的质地。

我们可以学着在等待中练心、在沉静中蓄力。让自己变得稳重,而不是焦躁;变得笃定,而不是慌张;变得宽广,而不是局促。当你习惯了这样的等待,你会发现,原来不确定的未来,正是你最好的磨刀石。等的时间越长,你准备得越充分;准备得越充分,等的过程就越不会空虚。你越能独处,越能吸引懂你的人;你越能沉淀,越有力量在机会来时稳稳接住。

所以,不要再惧怕等待。人生从来不是高潮不断的旅程,而是由一段段平凡、缓慢、甚至无聊的时光,堆砌而成的深刻。真正有力量的人,不是那些走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在无所事事的时光里依然愿意种花种树的人。他们深知,等待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愿你在等待中学会安住,在无聊中学会扎根。在别人奔跑的时候,你选择静默练习;在别人焦虑的时候,你选择信任节奏。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不再依赖未来,而是活在当下;你不再依赖别人,而是相信自己。这,就是一个修行者最真实的力量。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目:《当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利)
推荐音频: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语音朗读版(可于喜马拉雅、YouTube 等平台收听,内容出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