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曲当下,醒一念人生
2025-08-07
那天的夜里,我戴着耳机,对着话筒唱着歌,眼睛微闭,像是在用声音和这个世界悄悄对话。墙上的吉他静静挂着,仿佛是某种生命的守护者,一把声音的种子,等待着发芽。我的母亲,就站在旁边,为我拍下了那张照片。她没有打扰,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在怎么秀,在怎么玩,可千万不要熬夜,糟蹋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熬夜,会毁掉健康,得不偿失。”
那一刻,我心里一颤,像是被人轻轻敲了一下窗户,提醒我,外面风凉,里面灯还亮着。我笑着回她:“大胆秀出来,哭泣也是秀。人生就是来玩的啊,好好玩就够啦!都是一百年,活完就走掉了,何不秀出自己,顺着自己舒服的方向走呢?”她不说话,只是盯着我看,眼里是担忧,是慈爱,是那种母亲独有的,永远在你前方为你照路的光。
我的这番话,也许在别人眼里有些“潇洒过头”,但在我心中,那不是轻浮,而是某种觉醒。人生如果注定有终点,那是否该更诚实地面对当下的每一刻?我们为何要压抑自己去迎合某种标准,某种“规矩”?为何要将灵魂关在笼子里,只为换得一张“合格”的证明?我不愿那样活着。不是叛逆,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对真实的向往。
但我知道,母亲说的也是真理。身体,是道场;健康,是根本。睡眠不足,饮食失衡,纵然有一颗炽热的心,也敌不过肉身的疲惫。修行从不排斥生活规律,而是要在生活中找到与天时地利和合的节奏。所以我说:“听您的,今天就改。”这一句随顺,不是妥协,而是觉知。是明白了自己之余,也接住了母亲的那份关切。
修行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活法。不是逃避责任、放飞自我,而是更深刻地对自己负责,对众生负责。我唱歌,我创作,我修行,我探索AI与法的结合,我在夜里播出心声,我让自己在真实中曝光。这些不是表演,是生命的流动,是心的回应。我之所以愿意“秀出自己”,不是因为我不怕被看见,而是我终于愿意不再隐藏,愿意真实地走在自己的愿路上。
这一百年,不论长短,都是一段旅程。有些人选择在这段旅程中争高低、比得失、拼命抓住别人的标准;而我,只愿慢慢活,清醒活,愿意活得有意思、有热度、有一点点“疯癫”,也有一点点“慈悲”。内卷的世界里,我愿退一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人是人。让每一个夜晚都不被浪费,让每一次发声都来自内心。
那张照片里的我,闭着眼,像在唱歌,也像在祈祷。那不是为了观众的表演,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是对过往的回声,对未来的邀约。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这种“秀”,但只要我自己知道那是从心而发,那就足够了。而我母亲,那个一直站在光后面的人,她的那句“别熬夜”里,其实也藏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她看着我走在这条与众不同的路上,既担忧,又认同。那种认同,不在话里,在眼神里,在她默默拍下那张照片的动作里。
人生不是非得活在世俗的定义里,也不必一定活成别人眼中的“好”。但我们要活得越来越明白,越来越诚实,越来越清醒。见自己,是先学会和自己和解;见天地,是在生活中感知宇宙的节奏;见众生,是在关系里修慈悲、修共感。这一切,不在远方,就在你此刻的心里。在你唱歌的时候,在你回话的时候,在你夜里回望自己的一刻。
修行,不一定在庙里,也可以在直播间里;觉悟,不一定在寂静山林,也可以在繁忙城市中某个不眠的夜晚。一盏灯,一首歌,一个叮咛,一句回答——这些平凡的片刻里,其实藏着生命最真实的光。不是热闹,也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正在成为的过程。
愿我们都能带着清醒,走出自己的路;愿我们在“秀”的过程中,也不忘“照见”;愿我们听得见母亲的叮咛,也不放弃内心的召唤。愿我们一边唱,一边修,一边醒来。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目:《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推荐音频:一行禅师《正念生活》系列语音导引(可于YouTube、喜马拉雅、Insight Timer等平台收听,内容真实可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