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风之德,柔中带刚,顺中见韧劲之志
2025-08-07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彖传:
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传: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在风起的早晨,窗外的树轻轻摇曳,叶与枝相互低语。我拈香静坐,心如一潭未起涟漪的水。忽然想到《易经》之卦“巽”,《彖传》言:“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心头如被轻风拂动,原本沉默无言的生命片段,在这一刻仿佛得以串联,悄然说话。
“巽”者,风也,入也,顺也。风无形而有力,入万物之中而不见其痕,巽之德,便是如此不着痕迹的深入与化育。有人说风是软弱的,随势而动,无定之物;但风真正的力量,从不在表面的强烈,而在那潜入无声、润物无形的恒久中。这一“巽”字,道尽了修行人的身心之道,也道尽了行于世间之术。
在日常里,我们总渴望“亨”,即通达、顺利、圆满。然而巽卦提醒我们,“小亨”,而非“大亨”,这“亨”虽小,却非微不足道,而是讲顺势而为、依道而行。巽不自我张扬,不急于求成,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达成目标,是一份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正因其不争,所以能深入;正因其谦下,所以能传命。
古人言“利有攸往”,这话在心中久久回荡,仿佛是在提醒:去处不在远近,而在动身之心是否清明。世间人多计较得失成败,但修行者所往之处,从不在外而在内,是心之往,是愿之所向。若心不顺,道难行;若心顺,道自成。巽之“利有攸往”,是教我们以顺应之心面对变化的世界,以谦卑之姿迎接不可知的前方。
而“利见大人”,又是一层深意。何为大人?不是地位高、声望重之人,而是内心具大德、大愿、大智之人。巽之德,在于柔中藏刚,谦中有志,中正不偏,能以柔制刚而不失原则。只有这样的内在结构,才能成就“大人”之器。而我们每一个人,若能修身以中正之志,顺柔之性,不也是在步步靠近“大人”之境吗?
巽之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风之所以无所不至,是因为它不与物争,能随形入界。修行者若能效风之德,不执着于形,不固执于我,而能随缘应物,柔中有定,那便是最深的智慧与慈悲。而“申命行事”,又非盲从命令,而是在深刻体察天命、人道之后,自觉而坚定地履行职责。这是一种觉知之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更是“知道如何为而为之”的智慧。
坐在这安静的屋中,我思索生活中那些被误解、被轻视的柔软时刻。一次在地铁上主动让座,一次在争执中选择沉默,一次在工作受挫后温和对自己说“没关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柔顺,正是巽之道在现实中的显现。柔不是退缩,而是因懂得真实的力量不需表演;顺不是放弃,而是因为已经看清了方向与时机。
有时修行并不是向山林而去,而是在俗世中活出风的品质。像风一样温柔地进入别人的世界,像风一样不执着于被看见,像风一样不疾不徐,却终能改变最坚固的石。修行之人不需锋芒毕露,反而以谦卑之姿穿行世界,内心却坚定如山。这就是“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是在柔中见刚,于顺中见直。
正如《庄子》所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巽之道者,便是在这无我、无争、无名中活出一种真实的力量。而我们在生活中若能时时体会风之姿态,不急于发声,不执于结果,而是以一种深深的感知去触摸每一刻,那便是在修巽之道。
起初,我以为顺是一种屈服,后来我明白,那是更大的自由。当内心不再抗拒、不再执念、不再争强,反而能更彻底地进入生命的流动。在顺中,我找到了真正的刚强;在柔中,我发现了真正的定力;在“巽”中,我不再执着于成为谁,而是学习如何回到“是”。
如同风穿过林木,无需留下痕迹,却能唤醒所有枝叶的歌唱。修行,不就是这样吗?不是让世界记得我,而是我记得自己。巽之德,不是要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提醒我如何更真实地存在于当下每一个时刻之中。
若有缘之人读至此处,愿你也如风,自由、温柔、深远。愿你在顺中得力,在柔中见志,在看似低处之中,修得真正的高贵。愿你在世间行走如风,不求声名,不执成败,却终能润泽万物,圆满自身。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目与音视频资源:
书籍:《易经的智慧》(南怀瑾著)——以通俗而深刻的语言讲解《易经》卦象的哲理,尤其适合现代人修身养性时参考。
音频:YouTube频道“心灯讲堂”中的《易经与修行》系列课程,由具多年禅修经验的讲师讲解《易经》如何用于日常修行,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