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始终如一,数十年如一日
2025-08-07
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传:
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夜深风静,窗前一轮皓月洒下微光,映在案上茶盏之侧。我独坐禅房,心如止水,忽然忆起《易经》巽卦九五之辞:“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一念起,万水千山俱生。那不是一句古老的占辞,而是一道柔风,穿过岁月,吹入我今日的心湖。它不只是语言的符号,更是修行中无声的指南,静静引我回望来时路,照见当下身。
巽卦象风,风无影,却无孔不入。修行人若执着有形,便无法识得风的轨迹。九五居于君位,是六爻中最尊贵之处,正中而得位,柔中带刚,是“君子中庸之德”的显现。但所谓“贞吉”,不只是位置之正,更是心性的端直。贞,是不动摇,是内守,是在风起云涌之中不乱初心。若人之心如浮萍,遇善即喜,逢恶便怨,那么便不可能悔亡——不是没有悔,而是悔不断,烦恼也就无尽。
“悔亡”,并不是指从此无错,而是你即便犯错,已不再沉溺其苦中;你懂得如何回头,如何看见过往的执着与盲动,并将之放下。就像我曾因一念成见,与友人争执不休,虽言语表面平静,内心却如刀割。夜里反思,才知自己并非真的在意是非,而是自尊作祟。那一夜彻底沉默,第二天主动致歉,不为求解纷,而是真心看见自己的执拗与不安。这“悔亡”,不是面子上的胜负,而是内心真正地脱落了一层壳。
“无不利”,听起来极大,其实极柔。因为这是风的力量,不是强攻之力,而是通透、周行的利。它顺势而行,顺人而利物。九五之位若能居贞,悔既已亡,自然百事皆利。不是因外境改变,而是内心已转。修行之道,不在外求改变境遇,而在内转心性。一个念头的转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我曾见一居士,家中风波不断,然他每日打坐诵经,从不怨天尤人。问他为何不苦?他说:“苦本不在事,是我心中有光。”这便是“无不利”——心若明朗,处处皆是通途。
“无初有终”,更是妙语。很多人修行,最初发心甚好,但却难以持久。初发菩提心易,如火焰初燃,炽烈而跳跃;但要让火持续温暖、安静地烧着,才是真功夫。许多人修持佛法,一开始如痴如醉,听经、打坐、持咒无一不精;可数月之后,激情减退,又转入凡俗。这非修之难,而是心之浮动。九五之德,在于它虽为风,但能中正持久,不偏不倚。风之柔,最易散乱,能守贞而终者,才是“无初有终”。
《易》言“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庚为金,为变革之日。这三日前后三日,暗喻天地运转之中有节律,非仓促可为,亦非懈怠可得。修行者若急于见效,便容易陷入求果之心;若懈怠散漫,则失却初心。我常提醒自己,修行如日月之行,有其节奏,必须依时持恒,三日前、三日后,皆需如一。一个人若能以观照之心审视自己过去的习气,并以精进之心筹划未来的道路,他便步入了“吉”的轨道。
那日我在山中闲行,见一老僧于岩下种菜。问他为何不住堂内清修,却在此劳作。他笑答:“修行也是种菜,要耕、要种、要等。”我一怔,顿时明白,那所谓的“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正是修行人心中种下一个决意,然后前后三日,皆以行持为供养。不是一念之间就有大果,而是如菜籽埋入泥中,需水需阳,需等待,需信念。修行之路不在激烈瞬间,而在长久的愿力中一点点推进。
顿悟之际,我才明白九五的真正意义。这不是高位的荣耀,而是平衡之中的承担。你若居中而不正,就失了分寸;若处正而不中,又成了偏执。只有中正合一,内守贞念,外行柔道,才能真正应万事而无悔。这种状态,不是强求的吉,而是自然之吉,是你与天地同频的吉。
明理之处,我才明了:修行,并非一段旅程的终点,而是你每一个当下的选择。悔不在昨日,利不在明天,贞就在这一刻,你是否愿意不动摇于念头?你是否愿意正直面对自己?你是否能在每一个纷扰的风中,仍守住一颗静观之心?若能如此,便是“吉”。不是天降之吉,而是自心所现之光明。
我再望窗外月色,忽觉它并非照我,而是我自己心中已有一轮明月。只因今日读了九五,才敢承认这光一直在,只是我未曾看见。是风吹动了帘,是帘映照了心,是心照见了道。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著
这本书将《金刚经》以现代语言解析开来,强调“无住生心”的智慧,与巽九五的“贞吉悔亡”异曲同工。适合修行者反复研读,从中领悟“持心正位”的重要性。
可搭配聆听:
《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有声书(可在得到App、Audible平台收听)
本书强调正念观照每一个当下的力量,帮助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守住“贞”,也教会人如何从“悔”中解脱,走向真正的“无不利”。
发表评论: